楚简《上博七·武王践阼》残字考释
杨宋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亳州分校
摘 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各简简首九个残文字形,进行隶定或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楚竹书👨🏿💼;武王践阼;残字;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了《武王践阼》,存十五简🕧,原无篇题。记述了师尚父告武王以丹书,武王铸铭器以自戒之事👈🏻,内容与《大戴礼记 ·武王践阼》篇相合✊,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本篇残字共计九形🔓👷♂️,读后对本篇残字考释如下:
一、释“在丹书”
第二简简首二字皆残。本简首字字形为 ,可隶为“才”;第二、三字字形为
🧑🏼🌾,今本《大戴礼记》相应的作“丹书”👨🦼➡️。《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丹箸”🧑🏿🔬🈷️:读为“丹书”👩🏿🦰,“丹书”,谓天子之诏,亦称丹诏,古策府之遣典。或古以颁赐功臣之符契🚴🏿♂️,得以传之免罪者📟,有丹书铁券,文以丹书,券以铁制,故名💶。此为前者🧍🏻♀️。【1】(页16🎻,152)廖名春先生认为🙅♀️:“箸”,今本作“书”。“书” 、“箸”二字皆从“者”得声,故可通用。【2】(页202-210)富达平台读书会(以下简称复旦读书会)认为:丹书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史记·周本纪》“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 🕍,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1]
按🐗:本简首字残🛄,依文意及《大戴礼记》可补出🚴🩸,字形隶为“才”,释为“在”👩🦱。且字形郭店简习见👩🏻🔧⤵️,如:(郭·语三·3)等,“在”由“才”得声🦇,故可通。第二字残形为🏫🧙🏽♀️:
➔🧏🏻♂️,今本相应的“丹书”🧚♀️,同篇(第十三简)有“太公望奉丹书”之语◾️,据文意及残字形补释为“丹”字可从。
字形隶定为“箸”,信阳简、包山简、郭店简习见,且字形均为“书”或为“书”之异体,与小篆“箸”仅为同形🙆🏽♂️。另郭店简“箸”与《诗》《礼》《乐》等并称,可见系“书”字。丹书,解释为“天子之诏 ”,恐不确🧑🏼。或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似也不确。丹书,应指用朱笔所书之帝典,如:(汉)荀悦《汉纪 ·昭帝纪》:“汉使至匈奴,常惠数私见使,教之曰:‘陛下亲射上林中,得白雁🌾,足有系帛丹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景耀同《次韵黄季刚相思》之一✌🏿:“囓臂当年底有盟,丹书斜上甚分明🪂。”其丹书正为朱笔所书之文字。又“丹书,盖前圣传心要典也🕳。”竹书💃🏼:“纣三十三年,有赤鸟集于周社。”吕氏有始览应同云📗:“文王之时🟰,夫先见大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考河出图🤸🏼♀️,洛出书自古有之,未可为诞,惟武王所问乃先王之道,斯其为帝典无疑。【3】(页644)又古代书写多用朱沙,《御览·九三》引《尚书·中侯》“尧沉璧于洛,玄龟负书,出于背,赤文朱字。”【12】(页126)
二🟰、释“胜”
第四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从乘,从力👨🏿🎤。疑“胜”之或体🧼😊。《说文通训定声》:“胜🤰,假借为乘🧎♀️➡️。”《尔雅·释诂》:“胜🧑⚖️,克也。”《礼记·聘义》📌:“用之于战胜。”郑玄注:“胜📛,克敌也。”【1】(页154)李锐先生认为🦵🏽🧑🌾:释为“胜”。[2]
按:释“胜”可从🧁,本简首字残,依文意可补出,字形隶为“”🍧💂🏿♂️,释为“胜”。残文与郭店、包山习见之“胜”字形,字形如下🙏🏼:
(包山113)🌤、
(包山164)、
(包山180)、
(郭店·老乙15)、
(郭店·老丙10)🤼、
(郭店·成之8)、
(郭店·成之36)📱、
(郭店·尊德36)等字形大至吻合。 【4】(页901)《说文·力部》:“胜🧄,任也,从力💢🥅,朕声。”【5】(页700)与文意合。
三、释“不”
第五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不仁”,指无仁厚之德。【1】(页155)
按:陈佩芬先生之说可从,另《易·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礼记·檀弓上》🤵🏽♂️:“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释“歬”
第七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字残所剩无几🍽🐚,据今本补为“所”。 【1】(页157-158) 复旦读书会认为:简文首字残去,《大戴礼记》相应处作“所监”👴。从文意看👙,此处疑当为“殷鉴”🍡🧒🏻,《诗·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韩诗外传》卷五作“殷监”。《大戴礼记》“所”字或为“殷”字之讹👕。刘信芳先生认为🧔🏻♂️:“谏”前残失一字🤽♀️,今本作“所监”,卢注:“周监不远,近在有殷之世。”读书会既引《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可知殷人以夏亡为鉴,周人以殷亡为鉴🧝🏿♂️🪺,武王为铭以“所” 代本朝代名,则阙字依今本补“所”字为妥。[3]
按:简文首字残。整理者依今本释为“ 所”🔋;富达注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生读书会认为🙎🏿♂️:简文首字残去从文意看,此处疑当为“殷鉴”,《诗·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刘信芳先生认为🐡: “谏”前残失一字,依今本补“所”字为妥🏒。综上所述,此残字或依今本或依文意而分别释为:“所”、“殷”字。依字形分析, 此残字右下方为空白,同简有
(所7.6)与此残字字形明显有别☞,因而不应释为“所”字🪻,释为“殷”则与
、
、
、
即“殷”字形也有明显不同🙆🏻,【4】(页926)另本简残形与《战国古文字典》中收录的“殷”字形也有很大不同,如💌:
(上海34)💁🏻、
(宋公)🪥👩🏿🚀,【6】(页467-470,1309)因而也不应释为“殷”🈶;而同简有
(亓7.27)、
(亓7.31)、
(前7.28)三形与其较近,应可补为“亓(其)”或“歬(前)”🧘🏼♂️,若为“亓(其)”依残字形似不确,因此依字形此残字可释为“前”。其理为📪:一、依字形,残字字形
与“歬”形所从之
(舟)形左下相应部分(红圈内)
相同,“歬谏”即“前鉴”应为商灭亡之鉴戒🧑🏼🌾。二、依文意,《书经·卷四·周书·酒诰》云☄️:“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蔡沈注:“以殷民之失为大监戒。”谓应以商的灭亡为鉴戒。【7】(页92)今本《大戴礼记》王引之曰:“尔所代🏆,谓殷也。”王树楠曰:“今案注云‘近在有殷之世’,乃解所代二字。”卢辩曰🛄:“周监不远,近在有殷之世。”王应麟曰🪞:“代👨🦰,谓周代商☛。”黄怀信注:“所代,纣也😵💫。”【3】(页655)三、从古代文献看🧜🏻♀️。“前鉴”一词在古文献中常见🍤,如:《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前鉴不远🟠,愿陛下深察。”【8】(页101)《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10】(页3349)《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前鉴不远⛓,我之元龟也。” 【11】(页3070)《抱朴子内篇校释·附录一》🧑🏼🦱:“前鉴不远, 可以得师矣。”【9】(页374)可见“前鉴”在古文献中是常用的一个词♿️,因而,残文释为“歬(前)”🚋,即“前鉴”可通。综上所述♚🧀,简七简文首残字当释为“歬(前)”,读如字🤷🏼♀️。
五、释“曰”
第九简简首字残👨👨👦,依残文及文意可隶定为:“曰”字。
六💁🏿♀️、释“忘二”
第十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忘二”字残,按文意补🧿。【1】(页161)
按:陈佩芬先生之说甚是,可从。今本《大戴礼记》相应作“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卢辩注曰:“因失道相忘,乃嗜欲安乐之戒也。”王聘珍注曰:“溺于富贵而忘其道。”【3】(页659)
七🖐、释“以”
第十二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残形释为“以”。 【1】(页162) 复旦读书会认为👼:残形释文从陈先生之言↔️🌄。高佑仁先生认为:残形释作“而”,这句话在文例中与简1的“得而闻乎”意义、文例都接近,字形上“而”、“以”都有可能,但是从文例比对的角度来看,释作“其道可得而闻乎”比较妥当。[4]
按:诸说是🦵🏿🐢,然字残,依残形及文意补出,当为“以”字,与上简连读为:“其道🌸,可得以闻乎?”为武王问道于太公望,太公望曰有之🙎🏻,武王既而问其道可得🙌🏿,并以(道)闻。“”即“闻”。“以闻”即“以之(道)闻”,句子省略宾语。
八👱🏽♂️、释“昌”
第十四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释为:“利”。 【1】(页164) 复旦读书会同意陈偑芬先生之观点🧑🎓。沈培先生认为🔪:释为“昌”字⭐️,……“志胜欲则昌🤷🏽,欲胜志则丧”,在古书里也有很相似的说法⚾️。如《淮南子·谬称》🍜:故情胜欲者昌🏊🏻♀️,欲胜情者亡。[5]
按:诸说是,释“昌”可从🚽。“志胜欲则〖昌〗😇,欲胜志则丧”,释为“昌”即昌盛🧕🏽🔗,正与下文“丧”🌂,即灭亡相对而出🍁,且二字均为阳部字📠。
九👨🏻🍼、释“”
第十五简简首字残,《上博七》释文考释陈佩芬先生认为👨🏽🦱:释为“力”,“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指“武力”。 【1】(页165)复旦读书会认为:首字缺♖🫵🏻,疑缺文当为从“力”之“强”🥷。“弗强则枉,枉者败”,《大戴礼记》作“凡事不强则枉……枉者灭废”✹。
按:诸说是🙇🏻♀️,依字形与文意当释为“强 ”。残字形所剩无几,所剩字形似一“力”形,与郭店楚简“(
)”字类🙇🏻♂️,如✌🏽:
(郭店·太一9)、
(郭店·五行41)、
(郭店·五行41)👨🏻💼、
(郭店·尊德22)等字形。 【4】(页900)《战国古文字典》:“
,从力🧑🏽🦰,
声🙄,
之省文。《说文》👨🏿🦲:‘
🧑🏽🏭❕,迫也👩🏼🔧。从力,强声👭。古文从疆。’赵玺‘
弩’🚼,读‘强弩’。”【6】(页648)综上所述字形当隶为:“
”,释为“强”。
参考文献: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 廖明春着.《上海博物馆藏<武王践阼>楚简管窥》[A].《新出楚简试论》[M].台北: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3】 黄怀信撰.《大戴礼记汇校集注》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4】 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5】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何琳仪着.《战国古文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8.
【7】(宋)蔡沈注.《书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宋)司马光撰🔓,张舜徽审订.《资治通鉴全译(第十四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9】(晋)葛洪撰,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 陈梦家著.《中国文字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注释😕:
[1] 富达平台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DB/OL].富达平台网👷🏼♀️,2008年12月3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6.
[2] 李锐.《<武王践祚>研读》[DB/OL].简帛研究网.2009年1月2日.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8/lirui005.htm.
[3] 刘信芳.《<上博藏(七)>试说(之三)》[DB/OL].富达平台网.2009年1月1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9.
[4]高佑仁.《释<武王践阼>简的“其道可得而闻乎” 》[DB/OL].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富达.2009年1月1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9.
本文原刊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1年5月4日。
点击下载word版:0857杨宋锋👩👩👦:楚简《武王践阼》残字考释
第一条复原爲“於”字更合理些,可参看江秋贞🕥👩🏽🦰:《上博七武王践阼》零释三则⛺️,《中国文字》新三十六期,第119-122页。
谢谢指正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