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四輯)出版
在 2011/4/28 21:37:16 发布

《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四輯)出版

鍾馨

  丁四新、夏世華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四輯)於201012月由崇文書局出版。全書平裝16開,定價38元。

附書影👬🏼、目錄👩🏽‍🏭🔩、序言、後記:

目录

從“帛書時代”到“楚簡時代”🐖:

  在一次同仁聚會上的講話(代序)……………………………………丁四新

簡帛哲學研究

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

  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爲富达…………………丁四新

郭店楚簡的天人關係及“命”的涵義………………………陳慧(董紅濤譯 王巧生校)

簡帛《周易》校釋與研究

釋楚竹書《訟》卦………………………………………………………………蕭漢明

楚竹書《周易·欽卦》校注……………………………………………………丁四新

帛書《衷》篇校釋十一則………………………………………………………劉 

楚竹書《周易》“斷辭類相異文句”分析与今古文本問題…………………陳仁仁

禪讓類楚簡集釋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容成氏》集釋…………………………………………夏世華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子羔》集釋……………………………………………夏世華

禮學類竹簡研究與集釋

上古中國的四方神崇拜和方位巫術………………………………………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内豊》集釋…………………………………………王巧生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天子建州》集釋………………………………………汪奇超

從楚秦《日書》看冠禮的擇日問題……………………………………………劉 

從銀雀山漢簡《迎四時》看先秦秦漢時期的迎氣禮制………………………薛夢瀟

簡帛研究述評

近出六藝類典籍學派研究述評………………………………………………李 

後記

 

從“帛書時代”到“楚簡時代”:在一次同仁聚會上的講話(代序)

丁四新

按:2008118日🫒,三四十位七〇年前後的人文學者在京光明日報大樓4樓會議室搞了一次聚會。筆者應組織者陳贇教授之邀,作了一個題爲“近三十年簡帛研究及展望”的簡短報告。一個月後,又據録音整理稿做了書面的補充📋。今刊於此者是也☣️。

  我簡單説一下吧,因爲這個題目實在太大了🤹🏿‍♂️,而且簡帛研究正處於日新月異的時候,可以説的東西也實在太多了🤝。關於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性回顧和綜合性整理🛖,這一方面的撰述已不少,有好幾位學人出版了大書,例如李零☘️、駢宇騫、李天虹、陳文豪和沈頌今等。他們把出土簡帛的基本内容做了初步的概述和分類整理,例如李氏的《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一書從隋唐以前的經籍學傳統——其實也主要就是《七略》、《漢志》和《隋志》的傳統——的角度對簡帛古書做了初步的整理和分類,這是很有意義的👨🏻‍🦼。我這裏所做的回顧,乃片面之辭,主要是從思想研究🍄‍🟫,特别是從哲學思想研究的角度來説的。

  從出土文獻的歷程及研究態勢來看🫳🏼,中國古典學的研究正處於“簡帛時代”之中🙋🏻‍♀️。出土簡帛文獻對於中國思想和中國哲學界引起較大震動的🚵🏻‍♂️⇾,主要經歷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爲上個世紀70年代,以馬王堆帛書和云夢秦簡的發現爲重心,這包括了銀雀山、八角廊和雙古堆漢簡等🥬。馬王堆帛書的發現👩🏻‍🍳,對於我們這些搞哲學思想🧑🏽,或者跟思想研究關係比較密切的學科來説🚺,實在太重要了。帛書發現後😦👮🏼‍♂️,中國大陸學界起先受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干預很大,不多的幾篇所謂學術文章基本上也可以看作“批林批孔”、“儒法鬥爭”運動的一種反映🚣🏽‍♀️。龐樸先生論證《五行》屬於思孟學派的著作,在當時可算是空谷絶響🧙🏻‍♂️。當然🍉,由於海外漢學界的相關研究是由學者自身主導的👩🏻‍🦲,所以在一段較長時期裏,海外的簡帛研究曾一度領先於中國大陸。另外Ⓜ️,當時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形勢同時也左右了帛書的整理,儒家及數術文獻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和忽視,如對於中國學術如此重要的《易傳》類帛書的整理一再延誤✡️,直到如今還没有整理出一個權威的定本。

  馬王堆帛書研究較爲充分,比如《老子》、黃老帛書(或稱《黃帝四經》),不論是校注還是研究論文,成果十分豐富💡。可以説🍬🏚,它們的研究任務已大體完成。《縱橫家書》🐎🤛🏿、醫書等也受到高度的重視🪦🎟。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帛書《周易》經傳受到學界🐄、易學界的追捧。陳松長、廖名春的《易傳》類帛書整理本一經面世,立卽引發了研究熱潮。爲此,陳鼓應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還做了特輯🌏。目前,《易傳》類帛書整理本很多,僅廖名春整理的就有好幾個;最近🆎,我們又見到張政烺的釋文手稿本影印出版了。關於《易傳》類帛書的校注🐋,目前有一些成果,但不是很充分💬👨‍👩‍👦,也不盡令人滿意,還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還有一些馬王堆帛書文獻尚未公布🦹🏻‍♂️🩱,不過依目前簡帛學界的形勢來看,卽使它們一旦公開了📃,也難以引發學者的追捧🧔🏽,因爲新出楚簡的釋讀和研究風頭正健🦹🏻,學者們的關心傾注於此。總之,馬王堆帛書的研究高峰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前半期🔇。值得一提的是🍇,當今在世學望深重的兩位學者——李學勤、裘錫圭教授都曾參與了帛書的整理工作。毫無疑問,郭店楚竹書的出版引發了新一輪的研究熱潮🥥,學界由“帛書時代”走向了“楚簡時代”👳🏽。

  第二個時期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今天仍然處於它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簡帛研究與網絡緊密結合👩🏿‍🍳,“簡帛研究”、“簡帛”二網站應運而生🧑🏻‍🦯‍➡️,許多國際學術研究、基金機構(比如哈佛燕京學社)參與到楚簡的研究熱潮之中🪘。所謂楚簡時代👰🏼‍♀️,以郭店楚簡、上博楚竹書和清華大學藏楚竹簡爲代表,形成了中國大陸🤘🏻🏊🏻、港臺、日本和歐美大批精英學者互動配合,一些大師(例如饒宗頤、李學勤🧑‍🦽、裘錫圭和龐樸先生)積極投身於其間的盛況空前的學術態勢。這裏面既有雄踞臺前▶️、攘臂而扔之的强有力的項目組織者💝🧍🏻‍♀️,也有甘當人梯🚽、自隱爲務的幕後推手(如張光裕先生)。郭店🕢、上博、清華楚竹書等以經子類著作爲主🌶,與古典時期中國文化的精髓密切相關,這正是楚竹書的魅力所在。這些竹書,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思想研究和經學研究的人來説🅿️,實在太具有吸引力了🤹🏽‍♂️。郭店簡,依目前情況來看👳🏻‍♂️,不管是文字還是文本的排列🤺,經過許多學者的努力🥴,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目前尚不能釋讀的文字,有待新機遇的出現。在竹簡的編連上,《語叢一》和《語叢三》的問題較大🗿🛸;而且,對於此二編的思想理解,學者們還顯得非常不足🙎🏽‍♂️。例如,《語叢一》🏌🏼‍♂️:“凡物由無生🧑‍🎓。有天有命🧑🏿‍🦳,有地有有物有容有盡有厚🤵‍♀️。有地有🍧,而後有厚。有天有有物有名。有物有容🫶🏿,有稱有名🦶🏽。有生有知,而後好惡生。有命有有名,而後有倫👨🏽‍⚖️。天生倫,人生化。有物有👨🏽‍🎨,而後教生🐦‍⬛。有仁有智,有義有禮,有聖有善💶,有美有善。數不盡也😤。皆有之。有生乎名🏮。凡物由無生🌭。”(引文從寬式,編連容或不當)從總體上來説,《語叢一》乃儒家的意思。這段文本發揮天命生物之説🧏‍♂️🏇🏼,對世界的來源、構成及人道的大體作了細緻的説明。這些都是典型的傳統天命説的内容,而爲儒家所繼承和發揮。在天命生物的基礎之上,這段文本最爲突出的地方乃是對諸有之有性作了反思肯定:萬有正因爲有“有”而有🎐🪆,“有”是實存萬物的先決本性🧎🏻‍♂️‍➡️。而“有”與“無”是一對方生概念📟,“有”被反思出來😱,則“無”必同時在作者的思想中得以呈現🧏🏿‍♂️。不過🥬☝️,反觀此段文本👮🏿,竹簡僅云“凡物由無生”,而“有”、“無”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並没有得到直接而清晰的表述。弼本《老子》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按🧘🏼:《老子》所謂“有無相生”、“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其“有”、“無”乃皆實指的,與此不同)💜,郭店簡本作“天下萬物生於有◼️,生於無”🤦🏽,則與《語叢一》此段文本所達到的思想程度似乎更爲相應👨‍⚕️。不過,郭店簡“有”字下也很可能脱去重文符號🚶‍➡️,如此,則與通行本作“生於有😮,有生於無”無異🤶🏻。(今按🤤:相關思想,亦見於上博簡《凡物有形》🧙🏻‍♂️、《恆先》。)這裏🦹🏿‍♀️👷,最有趣的問題是,由於“家”(學派意義上的)的概念後起,因此在本體宇宙論或宇宙生成論的脈絡上🐎,這種有無之辯的思想成果到底是“道家的”,還是春秋末至戰國時期人們所共同關心和思考的結果👩‍🏫?而儒家對於有無問題是否可能具有相應的思考呢🧙🏽?這是兩個大的問題,值得我們重新考慮。

  郭店簡有何意義😾?許多没有具體從事郭店簡研究而又十分關心此項研究工作的同仁🫳,時常向筆者問及此一問題👧🏻。這裏略加申説。郭店簡有何意義🥜?這一問題需要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整個思想背景裏來看🤟🏽。就拿《性自命出》🧑‍🍳、《五行》🧖🏻‍♀️、《六德》和《唐虞之道》四篇來説吧,它們不但都是典型的哲學論文,與《語》《孟》語録體、對話體的言説方式有别👻,而且在思想上其價值💪🏿、意義十分重要和突出。《性自命出》對於“性”的概念内涵及相關命題有一些基本性的陳述,例如“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四海之内其性一也”🪭,這是儒家性命之説的一些基本命題。孟子道性善👨🏽‍🚒🫃,荀子道性惡👩‍🚀,及告子道性無善無不善,都是以此爲基礎的👊。從前,我們對於在荀子之前是否有性情論的問題一直處於模糊的認識之中🤷🏻‍♀️,或者以後代或今天的“性情論”概念去規範先秦的有關思想内容✋🏿。竹簡《性自命出》的發現證實了先秦確實存在“性情論”的概念❌,而戰國早中期性情論的内容亦賴此篇而可以推求矣。竹簡《五行》,在先秦是一篇很特殊的文獻⛳️,它如此專門、細緻而系統地講論修養(形於内以成德)的問題🫘,在先秦文獻中罕有能與其匹敵者👨🏽‍🎨,唯《孟子》有所謂“養氣”(《公孫丑上》)♟、“操存舍亡”(《告子上》)、“盡心知性知天”(《盡心上》)之説似乎可以與之相抗,然從總體上來看,《孟子》的論説尚比較零散🧚🏽‍♂️🚴‍♂️,遠不及《五行》之專門🚵🏻‍♀️、細緻和系統。另外🧖🏼‍♀️,《五行》與《孟子》的修養論在目的上雖然都是爲了成德,然而在方向上有一個根本的不同🦹🏿‍♂️:《五行》主要講如何内生内化(形於内)的修養論問題⏰,而《孟子》則反復云謂操存🤰🏼💶、擴充之説🚻。由此,可以看出《五行》與《孟子》之間的分裂;不然🐷🫖,則孟子生前似曾私淑《五行》思想➾,而作出了創造性的轉化*️⃣。孟子的操存、擴充之説與其性説是密切相關的,而竹簡《五行》則没有涉及“性”概念的問題📴。《六德》篇的價值,在於系統而深入地論述了中國倫理學的基本架構和内容💆‍♂️。彼所謂六位🧔🏻‍♀️、六職💳、六德的倫理學系統🍰,在此前我們所能見到的先秦文獻中🏊🏿‍♂️,没有比其更爲系統和深刻的了。今天,我們講“角色倫理學”☝🏻🕖,講“職分倫理學”,其實按照中國古典的範疇來看,應當講“位分倫理學”🍄,因爲在中國人的思想世界中,“位”比“角色”或“職”更爲基本、更爲重要👰🏼‍♀️: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世界中,倫理人作爲是其所是,他必要首先確定自身在宇宙、社會和倫理世界中所居處之“位”🥙。“位”居於諸種倫理關係之結構底層。“位勢”的力量🛍️📟,慎到、韓非子等的認識很透徹。總之,“位分倫理學”的提法更能傳達中國文化的精髓🥴。此外,《唐虞之道》一篇亦值得大書特書。上博簡有《容成氏》、《子羔》二篇🕛,與禪讓之説亦有關,但它們與《唐虞之道》的思想基點並不相同。所謂“禪而不傳”的唐虞之道,特别突出“禪”的觀念;而對於“能禪性”的問題,竹簡將其着重放在“愛親”與“尊賢”的統一上面。上博簡《容成氏》則“禪”、“讓”二觀念聯合起來説,不過“讓”的觀念顯然得到了反復的論述和大力的强調,“能讓性”成爲了“能禪性”的先決因素♙,也卽是説,如果没有所謂的“讓”👩🏻‍🦲,也就没有所謂的“禪”🧲。“讓”的精神🧑🏽‍🦲,在該篇中也被禮制化了🚵🏻。而以禮讓爲國、爲天下的觀念,正是孔子的思想,可參看《里仁》、《泰伯》、《先進》三篇傳世文獻。上博竹書《子羔》篇也講堯舜禪讓,可是它談禪讓的角度或理由又有顯著的不同🦍👧。禹、契、稷三聖分别爲夏🍶、商、周三代之先祖🧝,在《子羔》篇中,通過感生神話他們都被肯定爲天之子,這卽是説,他們的身份出自神性之天5️⃣,作爲最高神靈的上帝(或天)也卽是他們可以依怙的堅實基礎🥺。而大舜在《子羔》篇中卻被描述爲一個凡人之子,他的父親名叫瞽瞍,父與子皆爲凡人♏️,大舜没有絲毫的神性背景和來源!然而👨🏼‍🦱🗿,一個没有神性“血統”的凡人受禪爲天子,而禹、契👍🏽、稷三位神子卻成爲他的臣子🚖!這是一個强烈的對比👰🏽,也是思想上的一個大轉化。對於受命的合理性問題,哪怕是在禪讓制之中,曾引起了戰國思想家們多少複雜而深邃的思考🙋🏻‍♀️!能否受命,在《子羔》篇看來其合理性的依據乃在於受命者的“德賢”品質和程度,而主要不在於其與神靈的“血統”關係🚴🏻‍♂️。當前🥟,對於《子羔》篇的思想研究透析不夠,論者又不能與其他二篇竹書比照權衡👮🏿🧚🏼‍♀️,故言論雖衆,然終究難以觸及大義👨🏻‍🍳,我感到非常可惜。德賢高於神種的受命觀念,對於理解中國的歷史命運及歷史時機的轉變來説🏊🏽‍♀️,意義非常重大。有此觀念,則陳涉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嘆👩🏻‍🦯‍➡️,而劉邦以無賴布衣的身份卻自以爲能登及天子之位💁🏻‍♂️,都可以在這一歷史精神裏得到合理而切近的解釋。

  今天🩰🧘,累積起來的簡帛書籍十分可觀⇒,它們不但是近數十年古典時代思想研究的重要推動力,而且也在重新建構學者心目中的古代中國思想大廈🧑🏻‍🤝‍🧑🏻。由此🧁🧎🏻‍♂️,不僅從學者的學問本性而言👨🏿‍🦲,也從古代思想結構的重新展現來看,出土簡帛的學術史🏊🏿‍♂️、思想史意義無論如何是不能,也無法低估的。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很重要,它們到目前爲止還没有整理、出版完畢。出版一册🦤💻,學者們就研究一册。不過,由於網絡的便捷,各種見解和劄記爭相上載,不可避免地導致了許多錯誤意見的流傳🏡。後續研究者若無一定的鑒别能力,面對如此衆多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則難免望洋興嘆🦷,或者以非爲是🤾🏻。上博楚竹書第一册包括《孔子詩論》、《緇衣》和《性情論》三篇💃,第二册包括《民之父母》𓀀、《子羔》🧛🏻‍♂️、《魯邦大旱》👮🏻‍♀️、《從政》、《昔者君老》和《容成氏》六篇,第三册包括《周易》、《仲弓》、《恆先》和《彭祖》四篇,第四册包括《内禮》👦🏻、《相邦之道》和《曹沫之陳》等八篇,第五册包括《君子爲禮》📎、《弟子問》🧑🏿‍💻、《三德》和《鬼神之明》等九篇,第六册包括《孔子見季桓子》🎐、《慎子曰恭儉》、《天子建州》等十篇種👩‍✈️。(今按:第七册包括《武王踐阼》◾️、《凡物流形》等五篇。)文字研究、竹簡編連及文本訓釋🧑🏼‍💻,學者們一直在跟蹤進行,成果日衆。當然,對於竹書做綜合性的研究,則有待於全部竹簡的整理出版完畢😚。所謂綜合研究,包括多重涵義,比如竹書的重新劃分,一些具有共同思想特性的篇目可以歸納在一起做研究等。與孔子或其弟子直接相關的竹書,與《詩》🖋、《易》🌼、《禮》相關的竹簡等可以放在一起合觀和考察👉🏻。

  關於子羔簡的問題,李零認爲《孔子詩論》、《子羔》、《魯邦大旱》三篇其實原屬於一編,合稱爲《子羔》🏊🏻‍♂️🦹‍♀️。這個見解很可能是正確的。最簡單😞、直接而首要的理由🧗🏼‍♂️,當然是三篇具有共同的竹簡形制和書寫特徵等。另外,《史記》卷十三《三代世表》:“張夫子問褚先生曰🦘:《詩》言契、后稷皆無父而生,今案諸傳記咸言有父,父皆黃帝子也,得無與《詩》謬乎?”卽張夫子所見傳記經籍關於契🔌🆖、稷的出身問題🧑🏼‍✈️,可知先秦實分爲兩個對立的傳統,其一爲《詩經》的感生神話説,其一爲諸傳記的人子説🧚。《孔子詩論》是對於《詩》的論説,《子羔》篇則通過感生神話與德賢、天子與人子的對立來談受命的根據問題,這一方面是對西周以來“以德受命”思想的一種繼續,另一方面此二篇同出於一編、一手👨,説明將《孔子詩論》⛲️🦥、《子羔》和《魯邦大旱》三篇合稱爲《子羔》簡👌,仍是恰當的➖。這是一個旁證。如果這三篇竹書合稱《子羔》的觀點可以成立的話🧙🏻,那麽我們對子羔氏之儒的看法將有根本的改觀和充實🚬✖️。《論語·先進》曰:“柴也愚。”這個評斷🥷🏼,是相對於其他弟子之敏捷而言的。其實,按照《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説法,子羔也是七十子之一,“受業身通”的“異能之士”◀️。由於竹簡的發現,子羔氏之儒的思想得到了根本的顯現。而《韓非子·顯學》所謂“儒分爲八”的説法,雖然顧及到了歷史的層面📍,但主要是就戰國末期的儒家派别現實而概括言之的。今人的研究,不當僅僅懸系於“儒分爲八”的説法而刻舟以求,這是可以肯定的🧑‍🍼。戰國早期至末期的儒家派别➰,很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而《漢書·藝文志》也衹是録載了當時所存之書,不足以列數失傳毀損的大量先秦典籍🧔🏻。

  經學的問題也很重要🐦‍⬛,比如《周易》,好幾個地方都出土了,馬王堆帛書🛺🦂、阜陽漢簡和上博藏楚竹書都有《周易》,而秦簡《歸藏》亦與之相關。這些本子的出土💇🏿,爲《周易》經文的校訂和理解提供了難得機會。我們知道🏘👩‍❤️‍💋‍👩,孔壁古文的出土曾經爲兩漢經學的今古文之爭提供了前提。在當時的知識觀中,經學典籍的出土乃驚天駭地的頭等大事💫,因爲這可能顛覆學界權威(包括經典形態和人格形態二種)的地位✴️👩‍🎓,從而引發人們血雨腥風的權力鬥爭。當然🗾🧑🏽‍⚕️,今天的中國現實已與傳統的“經學時代”了無關涉,出土文獻的意義自然不可能上升到攸關國家意識形態之更迭的重要程度。從出土的各本經文及其書寫結構來看,《周易》其實很早就已經穩定了,而這一點正是“經”之所以爲“經”的基本元素之一。與之相對照的是,出土簡帛《老子》各本的變化比較明顯🎀🙇‍♂️,這特别表現在結篇及其内部文本離合、多寡的變化上。《老子》稱經,始於漢初;在成經之後,它也變得很穩定了,——這是統一思想的有爲活動所必定要追求的東西和達到的目的。《老子》出土文本較多,變化較大,這爲我們今人理解古典文本的形成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子,也爲今人更爲深入的文本解釋學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實例🔹。非常遺憾🙌🏼,阜陽漢簡《周易》的損毀☝🏿!雙古堆《周易》在每一卦爻辭之後附上了卜辭🚮,這對於理解古人卜筮並用的傳統很有幫助。如今☞,這些殘留碎片上的零星文字,對於今人相關學術的研究而言🏧,意義其實了了。

  關於未來我們從思想的角度、哲學的角度如何去處理簡帛文獻的問題,筆者在這裏附帶講一下🍁。第一🥸,需要學術素質上的準備和提高,識字的修養,訓詁經驗的積累,嚴謹的文獻考證,這都是需要的,也是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必要條件和基礎。有些工作,可以他人的研究成果來代替,但是,我們如何知道他人的研究成果乃正是自己進一步研究的真實基礎呢?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棘手問題。最近,清華又收購了一批和經史有關的楚竹簡🧑🏻‍🏭🏋🏼‍♂️,兩千多支👷🏿‍♀️👩‍🍼,整理出來估計有一千七八百支😕。這些竹簡整理出版出來,估計需要很長的時間。而竹簡研究再延續十年、二十年風潮,估計没有太大問題🥏💆‍♂️。第二,需要研究者自身做還原的功夫,因爲在目前看來⚀,首要的任務還是還原古典的思想面貌或結構。現在有一些簡帛思想研究的論文👨🏻‍⚖️,受後起觀念、今人觀念的影響很深🥨,在方法論上又往往古今視角不分🫴🏻,令人讀後深感憮然⛪️,而漸生厭棄之心。確實,具有很强的思想分析能力♚,這是大大的優點;腦子辨析不清,這是研究中最大的痴障。但是我們也知道🐣,作爲一個活生生的學者來説,其自身所認可的現代性觀念🧛🏻‍♂️、閲讀的趣味及研究的主觀目的等都會或明或暗地左右我們當下的研究活動,因此在做簡帛文獻之思想分析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自我反省🖇👩🏻‍🚒,自我設限,時時以警醒之心來對待每一項當下的具體研究工作🧏🏼‍♂️。

  時間到了,我就不再在此囉嗦了。謝謝諸位!

 

後記

  簡帛研究,乃當今學苑顯學🍱。四十年來,相關出土材料不但彌足珍貴🙏🏿,而且十分豐富。如今🦀,凡從事戰國與秦漢哲學、思想、文化、歷史、古文字🥎、古聲韻等研究之學者🕧,鮮有不涉足於此一領域者。而藉此名家及聲名賴以鵲起者💈,亦可以十百數矣。戊寅初夏,予得乘郭店楚簡出版之良機而研述之💂🏼,一年而小成;去彼及今,屈指已十二年矣。雖然👩🏿‍🦱,今者猶處辰巳,而昔者蓋值昧爽也🗾。

  凡厥簡帛研究,學者或揚己之長而避己之短,或以一鑿之微明而欲燭彼之大闇,而忼慨者則欲盡瘁心力以爲己志也👊🏼📨。出生牛犢,稚弱虎子👨🏼‍🦱,庶幾齊於網上🚚、紙上大發議論🤵🏿‍♂️,而諸網主❣️、主編亦願網羅眾見,咸納諸己彀以射彼人氣者也。噫!爲學之方👩🏼‍💼,今日已遠異疇昔矣。

  非獨簡帛學界爲然🚶‍♂️‍➡️,自失且自爲者則遞相炒作💂‍♀️,樊然與接,而得意於五毛之響應,庸眾之聒噪也。蓋今日之學術研究,“精品”、“大作”已不足以入觀有司之瞽目,“沉潛”、“冷坐”已不足以感動肉食者之蓬心也🌂。更有甚者👎🏽,學者或與媒體爲魅⛓,于喁唱和,寷蔀實情👨‍🌾,惑亂上下🦸🏻,顛倒是非🙎🏽‍♂️,以爲群丑之欲利也🙋。至於藉“公理”,假“正義”,黨同伐異,棒打正直,欺凌孤弱,謗毀尊者😲,蹂躪耿介🔊,此特今日私設公堂於網上,號爲鬥士義人🧎🏻‍♀️,而實爲暴徒打手之能事者也。嗟乎📑!媒體失範亦旬有餘年矣,然孰曾致力於楅其鋭角,而禦之於其所當然哉🦵?時至如今,徒見無辜志士屢遭讕言之詬辱,而未得國法之有力保障也🫲🔟!

  最後📙,本輯承蒙恩師及諸位賢能賜稿,夏君世華又勞心勞力🧑‍⚖️,傾心協助本編🧔🏼,筆者在此一併表示由衷之感謝。

  是爲記🦒。

——庚寅中秋黃陂丁四新記於雄楚珞桂

 

 

感謝夏世華先生提供相關信息!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3633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