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一則
(首發)
蔡哲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最近公布清華大學所藏竹簡〈祭公之顧命〉中🧏🏻♀️,有一句話:“隹(惟)天奠我文王之志🦸🏼♂️,(董)之甬(用)畏(威),亦尚
(宣)
(臧)
(厥)心,康受亦弋(式)甬(用)休,亦
(美)
(懋)妥(綏)心,敬
(恭)之。”[1]其中“
”字《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整理小組指出:
,讀為“宣”,《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注🏋🏽♂️:“明也🩶。”
,即“臧”,《說文》🕵🏼♀️:“善也⛹️。”[2]
據上述文意理解🙅🏼, 即宣其意為明,
意為善,“
心”就是“明善厥心”☕️,但根據《逸周書‧祭公》:“維天貞文王之重用威,亦尚寬壯厥心🥬🧑🏼🔬,康受乂之,式用休🤶。亦先王茂綏厥心🏰,敬恭承之。”,很明顯“
”兩字應是讀作今本《逸周書‧祭公》的“寬壯”。
關於上引《逸周書‧祭公》那一段話👩🏻🦼,歷來學者已經解釋的很清楚,如下🖐:
孔晁注《周書》: “貞,正也,董之用威🧣,伐崇黎也🧏。既剋之而安受治之,其治用美也。”
盧文弨《逸周書》:“董舊作重,今依卜本改💋。”
俞樾👪:“今本董之二字誤倒,當據注乙正👋🏽,孔解貞字之義未得,貞當訓定《釋名‧釋言語》曰貞定也,文王之時天命已定受,故曰貞🧔🏻🛌🏿。”
陳逢衡《逸周書補注》:“董,督也。文王伐密崇皆用威之事,亦尚寬壯厥心,威而不猛也。”
“威而不猛”就是 “寬綽”的意思⛈,可見上舉“”、“寬壯”都應讀作 “寬綽”🧏♂️。
關於“”字,此字構形首見🍧,很明顯是从亘得聲⬆️,清‧俞樾《群經平議》在“《國語‧周語中》寬肅宣惠🍨,君也 ”條下對韋昭解“曰宣👼🏼,徧也。”提出駁議💓🏃🏻➡️,其云💪🏼:
樾謹按《說文》心部“愃🧎➡️🟪,寬閒心腹貌🚲,從心宣聲🎞。《詩》曰‘赫兮愃兮’🏋️♀️🧚♂️。” 今毛詩作咺,《釋文》引韓詩作宣。蓋愃喧宣三字聲近而義通,是宣有寬義也💁🏼♂️。又〈長發〉“元王桓撥”毛傳曰“桓,大也。”宣與桓亦聲近而義通。《易林》需之卒曰“大口宣舌”大有之蠱曰“大口宣脣”皆其證也。文十八年《左傳》曰😖:“宣慈惠和”,宣惠與宣慈義正相近,蓋宣有寬大之義,故配慈言之✩。[3]
“宣”可讀作 “寬”,從文獻上看來,“寬惠”一詞也可作“宣惠”🔻👷♀️,如:
《國語‧晉語》:“夫君子寬惠以卹後,猶恐不濟”。
《國語‧齊語》✔️:“寬惠柔民🫢🏣。”
《國語‧魯語》↗️:“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 ”
《戰國策‧趙策》:“身行寬惠,達於禮🧑🏼🎓。”
《韓非子‧難三》👨🏽⚕️:“今緩刑罰,行寬惠。”
《管子‧小匡》🧑🏻🚀:“寬惠愛民。”
《荀子‧君道》👩❤️👨:“寬惠而有禮🦸🏽♂️。”
《韓詩外傳》:“寬惠柔愛⛓️💥,臣弗如也。”
《國語‧晉語》🛋:“博聞而宣惠於教也”
《國語‧周語》🧨:“寬肅宣惠。”
《左傳》文公十八年:“宣慈惠和”
中山王壺有“慈孝
惠”,“
”字張政烺🕰、伍仕謙、徐中舒俱讀為寬😞🐸,李學勤、李零、朱德熙、裘錫圭俱讀為宣,[4] 事實上兩種解釋皆正確👗。阜陽漢簡《詩經》“寬兮綽兮”作 “
猗綽猗”𓀛🏋🏽♀️。
“寬綽”一詞見於《詩》👨🏼🚒、《書》如下:
《詩‧衛風‧淇澳》🍓:“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倚重較兮。”
《書‧無逸》“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
徐中舒對“寬綽”有詳細論證,其於“金文嘏辭釋例”十五“綰綽 綽綰”云:
金文言綰綽者二,言綰綽者二。……綰綽《書》👮🏿、《詩》並作寬綽📰。《書 ‧無逸》云👊🏿:“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詩‧淇澳》云:“寬兮綽兮”綰寬古音同在元部👩🏽🚀,從官從萈諸字,古聲又同在影紐或見溪紐📵,故綰綽通作寬綽。寬綽有寬緩之意。《爾雅‧釋訓》“寬🤦🏽、綽也”🙋🏻♀️。《說文》:“,緩也”。 “
,綽也”。綽🔧、緩互訓,是寬綽即寬緩也👩🏻⚕️。寬綽又有寬裕意。《詩‧角弓》📁:“綽綽有裕🤽🏼♀️。”《孟子‧公孫丑下》云 “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綽綽即有裕之副詞📒,故寬綽又作寬裕。[5]
就音韻上來說🤵🏼♂️,“宣”為元韻心紐, “寬”為元韻溪紐,兩字韻部相同可相通。至於“壯”與 “”的關係,“
”、“壯”皆陽韻精紐🪒,郭店簡〈窮達以時〉“楚莊王”寫作 “楚
王”🩰。但是“綽”藥韻昌紐🧑🏻🦽,“
”、“壯”為何可讀作“綽”?
古書上確有“壯”與从“卓”得聲之字音近相通的情形,詳下〰️:
《說文》段注🍚,“灼”字條下已有說明:
灼,灸也。猶身有病人點灸之,醫書以艾灸體謂之壯,壯者灼之語轉也。《淮南》注曰🐌:“然也。”《廣雅》曰👱🏼♂️♘:“爇也👨🍳。”,《素問》注曰📚:“燒也”其義皆相近,凡訓灼為明者,皆由經傳假灼為焯,〈桃夭〉傳曰:“灼灼,華之盛也。”謂灼為焯之假借字也,《周書》“焯見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見”。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壯”字條下亦有相同的意見👮🏽:“醫經以艾灸體曰壯,壯者灼聲之轉。”
《素問‧骨空》🍪:“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 ”。
《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從以上論證可知,清華簡〈祭公之顧命〉 “”與《逸周書‧祭公》的“寬壯”,應可讀作古書 “寬綽”或金文 “綰綽”🔌,意思是 “寬緩”而非 “明善”。
[1] 此處釋文、句讀根據《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整理小組的整理成果👨🏼💻。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 頁177🫵🏽。
[3] 清‧俞樾:《群經平議》(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二十八卷頁9
[4] 諸家說法詳見拙稿〈平山三器銘文集釋(上)〉,《書目季刊》20卷3期(1986)♈️,頁65。
[5]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頁556。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3月1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3月17日
点击下载附件:0821蔡哲茂:讀清華簡《祭公之顧命》札記一則
【旭按😚🤜🏼:宋張杲《醫説》卷2引《類苑》:“醫用艾,一灼謂之一壯,以壯人為法也,其用若干壯,壯人當依此數💁🏿♂️,老幼羸弱量力減之。”(考《梁書·太祖五王傳》:“安成康王秀🧖🏽♀️👨🏼⚖️,字彦逹……劉孝摽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世。”又《劉峻传》:“安成王秀好峻學,及遷荆州,引為户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隋書·經籍志》:“《類苑》,一百二十卷,梁征虜刑獄參軍劉孝標撰。”則《類苑》出於梁代💇🏿♂️。)宋陸佃《埤雅》卷17、宋沈括《夢溪筆談》卷18說並同🚿,蓋亦出《類苑》也🔊。以“壯”為量詞者🧑,取體壯者作標準🎙😂,一灼謂之一壯💿。各人體質不同,老幼羸弱者當減其數🩰。段玉裁🕵🏻♀️、朱駿聲謂壯為灼之語轉,不可信。“灼”本為動詞,亦可虛化為量詞也🏃🏻➡️🪗。《說文》👭🏼:“壯,大也。”又音轉作“裝”🤾🏽、“將”🤼,參見《爾雅》郝氏說。“寬壯”、“寬綽”同義,並不是“壯”要讀為“綽”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