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清華簡《保訓》的“貽”
(首發)
陳民鎮
煙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2010級碩士生
清華簡《保訓》第9號簡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隸作“
”🧑🦳,即“貽”字[1] 。可從。戰國陶文的“貽”作
、
[2] 🕵🏼♀️。在楚簡中,有一系列從
或
的字👶🏻,這裏“貽”的釋讀便基於這些字。聞施謝捷先生有專文就此問題論述[3],惜乎未得知見🤠。這裏試作討論,略陳芻蕘之見。在楚簡中從
或
的字💁🏿♂️🙎🏻♂️,大抵可如下表所示:
|
簡文舉例 |
備注 |
|
|
多讀作“始”,又有讀作“殆”、“辭”者👿。 |
|
|
或讀作“詞”,或讀作“治”𓀃、“詒”、“始”🕧、“殆”等。 |
|
|
多讀作“治”,亦有讀作“辭”、“嗣”者。 |
|
|
讀作“治”🚗。 |
( |
|
或讀作“治”👨🏼💼,或讀作“始”,或讀作“怡”✖️。 |
( |
|
皆讀作“治”✊🏼。 |
|
|
讀作“胎”。 |
( |
|
讀作“司”🕌。 |
|
|
“祠”之異體🧑🏽🍳🏠。 |
除了楚簡外🤔,戰國的金文亦見相關字,如“”,見著名的陳侯因
敦,作
⚅🕺🏽。其他戰國時代的文字可參見何琳儀先生的《戰國古文字典》 [4],此類字的通假情況可參見《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5]。這些字的共同點是從
或
,“台”或“
”與“
”是同構的。而從
或
的字🚇,一般讀作從“台”的字🛒,且多通假,可比較闡發。《保訓》所見“貽”字從貝從
🧑🏿🔬,《釋文》隸作“
”,殆無疑義。上博簡《仲弓》第26號簡見有
😖,一般隸作“
”,整理者隸作“怠” [6]👣,陳劍先生則隸作“
”,讀作“貽” [7]📚⚽️。楚竹書並見有從言的“
(
)”字,或可隸作“詒”。“貽”、“詒”相通❎🌛。《詩經·大雅·文王有聲》云:“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詩經·魯頌·有駜》云:“君子有穀🤟🏿,詒孫子🧗🏻♂️。”可與《保訓》的“傳貽子孫 ”對勘🕵🏻♀️。“傳貽”猶言“傳給”,望子子孫孫永保之🧙🏿♀️。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富达:《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文物》2009年第6期💃🏼👨🏽🔬。
[2] 引自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頁。
[3] 施謝捷:《說“(
)”及相關諸字(上)》🤵♀️,《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7—66頁🚃。
[4]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上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57—58頁✹。
[5] 白於藍編著🗾:《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7🧚🏿♂️、14—18頁。
[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頁。
[7] 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站,http://***********/admin3/html/chenjian01.htm,2004年4月18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11月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11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0748略說清華簡《保訓》的“貽”
一般讀作從“台”的字,隶属之部💇🏻。
无法下载
多谢提醒😍!链接已经修复。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