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五行》簡46「泉」字考釋
(首發)
吳筱文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生
〈武王踐阼〉簡8:「名曰,與亓(其)溺於人🔵,寍(寧)溺
於
猶可游,溺於人不可救。』」
,整理者陳佩芬先生分析為从「宀」🏋🏽👩🏽🎓、从「水」,隸作「
」。對照今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溺於人不可救。」釋「
」為「淵」👦🏿。[1]復旦讀書會也釋作「淵」。[2]程燕先生認為🤏🏽,從字形上看🎼🧑🏽🍼,此字非「淵」,改釋為「深」,水形為橫寫🧕🏿,上有一橫筆為飾,从「宀」、从「水」會深之意🤦🏿♀️。[3]蘇師建洲認為此字釋為「深」不協韻🥟,可能是「泉」字。《三體石經》有「泉」作
☑️,與簡文字形接近🧋🧞,橫看便是一字⬆️。泉是元部,與其上的「人」為真元合韻。如同《凡物流形》簡27👼🏼:「尋墻而豊(禮),並(屏)
(氣)而言[元部]🧑🏻✈️,不
(失)亓(其)所然[元部],古(故)曰
(堅—賢?)[真部]。」(參陳志向先生文章)。也可以思考為:泉、淵義近而換讀⛹️,如《楚帛書》的「黃淵」即古書常見的「黃泉」👩🏿💼,參吳振武先生〈燕國刻銘中的「泉」字〉。[4]
學者意見有三種,此字可能為「淵」、「深」🎭、或「泉」🫳🏽。從楚簡來看,「淵」字作 (上博三.彭4.8)、
(上博五.君2.32)👑、
(郭店.性62),說文古文作
🚥,字从「囗」从「水」,與本字字形相差較遠,可能為整理者誤釋。
再看「深」字👩🏽🍳,許慎《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出營道🐾,从水、聲🖕🏿。」楚文字作
(上博五.三11.12)、
(郭店.成之4)
(上博四.柬8.3),「朮」旁或訛為「火」形,如
(上博一.孔2.27)🐠,字从「水」、从「穴」、从「朮」或「火」🪆。何琳儀先生《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深』👩🏻🚀,
字孳乳🏋🏽👈🏼。」「
⛹🏿,从宀🐦,朮聲……
為朮之準聲首👲🏻🚛。」[5]因此「深」从「朮」得聲。在楚簡的寫法中,「深」均不省去聲符「朮」,故本字應該也非「深」字。
蘇師建洲引《三體石經》的「泉」字,認為與本字字形較為接近。泉👩🏼🎓,甲骨文作
(《合》8368)🏄🏽♂️、
(《合》8371)、
(《合》34165),《說文》:「
,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林義光《文源.卷二》🩷:「象水出穴之形。」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卷下》:「
🙇🏽♀️,此从
,象从石罅涓涓流出之狀。」《散氏盤》:「登于厂
」🔠,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中》:「
(夨人盤)字从水从
,泉字篆文作
🥤,與
形同🩵,
字說文所無……水旁是重複形符,為進一步明確表示水的含義而添加的🍇👩🏻🌾。」[6]王輝先生《商周金文》亦將此字釋為从「泉」👙。[7]
根據以上諸位學者的研究,筆者推測🧛🧘🏽,本字上部的「
」可能是象商承祚先生所言「石罅」之形🚡,或象「洞穴之形」,下从「水」,與金文的泉字
構形相同。
長沙子彈庫楚帛書乙篇有一字作(4.15),曾憲通先生《長沙楚帛書文字編》👱🏻:「
:亡
即亡泉。《三體石經》『盟于秋泉。』泉🟨,古文作
👎🏼,與此形近。」[8]嚴一萍《楚繒書新考》也釋
為「泉」:「石經春秋僖二十九年泉作
,與繒書同。」[9]故「泉」字也從「厂」旁,「厂」有「山石」之義💁🏻♀️,與本字字形的「
」皆能表岩石、洞穴之類的意義。
〈郭店.五行〉簡46有一字作,隸作「
」,簡文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
(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如(諾)💂🏽♂️,莫敢不如(諾)🖐🏼;進🙎♂️,莫敢不進🎺🤹♀️;後,莫敢不後;
🔁,莫敢不
;
,莫敢不
。」
🏑,整理者讀作「深」🧗🏻♀️。裘錫圭先生將
讀為「淺」:「此句首尾各有一从『水』的相同之字,似當讀為『淺』。他們的右旁據帛書本當讀為『察』🧔🏻。『察』👳🏻♀️、『竊』古通🧟。『竊』、『淺』音近義通。」 [10]根據簡文內容,「進🪼、後💃🏽、
、
」當是「心」對「耳目鼻口手足六者」所發出的指令🧑🦱,依據裘錫圭先生的釋讀🏄🏽♀️🐰,「深」和「淺」相對,與前文的「進」和「後」可以成為對句🧑🏿🦲,但似乎比較難以解釋「深」和「淺」在文章中的實質內涵。
因此,筆者認為「」應可釋為「泉」字🤽🏻,古文字「厂」、「宀」可互作,「泉」通讀為「宣」,泉,從母元部🫃🏻,宣,心母元部,音近可通。《廣韻.仙韻》🕑:「宣,散也🏋🏻♀️。」《左傳.昭公元年》:「於是乎節宣其氣😗。」杜預《注》🚴🏼♀️:「宣👰🏻,散也🐵。」《管子.心術上》:「耳目者↩️,視聽之官也,心而無與視聽之事,則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也……世人之所職者精也,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宣」可以當「宣洩」、「宣通」🏏、「去欲」之義👨🏻✈️👩🏼🦰。或可理解為「表達」之意,《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
黃錫全先生〈楚簡字簡釋〉認為「
」當隸作「滯」👨🏿🚒,「帶」與「竊」通,「竊」、「淺」音近義通。[11]筆者認為「滯」可讀如本字。《廣韻.祭韻》:「滯,止也🤷🏽♂️。」《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凝)滯🔐。」王逸《注》:「滯,留也🧏🏿🐚。」《淮南子.原道》💁🏽🌨:「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高誘《注》:「運,行也。滯,止也👩✈️。」「滯」可當「靜止」、「沉滯」🍭、「停留」之意,如此便可以與上文的「宣」字成為對文。《呂氏春秋.古樂》🤙🏻:「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者,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可見「宣」、「滯」意義正好相對。
〈帛書.五行〉🙆🏿:「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諾,〕莫敢不〔諾。心〕曰進👩🏼🎓,莫敢不進。心曰淺🧙🏼♀️,莫敢不淺🚫。」[12]從聲音關係來看,「帶」可通「竊」🎫。《郭店.語叢四》簡 8🫷🏿:「(竊)鈎者
(誅)🌰,
(竊)邦者為者(諸)侯😁。」黃錫全先生曰🛁:
全按🙌🏽:左下从矢🎟,右从攴,左上是否一定从『帶』還可討論🍋😍。如的確从帶𓀘,帶與切似乎也可通假🫷🏽。《集韻》
或作切💪🏽。《文選.鵬鳥賦》:「細故
芥和足以疑。」李注:「《鶡冠子》曰『細故切角』👷🏽♂️。切角與蔕芥古字通。」又見《史記.賈生傳》📞🛍️。切與竊通。《戰國策.趙策二》👨🦼➡️:「臣切為大王計」鮑本改切為竊。《史記.張儀列傳》作切。……是帶👧🏿、切、竊可通之證。[13]
上博簡有「」字作
(上博二.容51.39),「
」作
(上博一.孔5.36)⚅,它們的偏旁「帶」字構形皆與郭店「
」字相同,因此筆者認為黃錫全先生之說可證「帶」☦️、「竊」可通,又「竊」、「淺」古通,故「滯」可通「淺」👩🏿✈️。
因此,整段簡文可釋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如(諾),莫敢不如(諾);進,莫敢不進👩🏼💻;後,莫敢不後;
(泉-宣),莫敢不
(泉-宣)🫸;
(滯),莫敢不
(滯)🎁。」
以上拙見,若有不成熟之處👨🦯,懇請前輩們給予指教👨🏽🎨。最後,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蘇師建洲🎖,在此文撰寫期間,給我諸多寶貴的資料與意見◀️,特此致謝。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12月)頁159🍿。
[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8年12月3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576。
[3]程燕👩:〈上博七《武王踐阼》考釋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2009年1月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607。
[4]蘇師建洲(筆名海天)於程燕先生:〈上博七《武王踐阼》考釋二則〉文下所撰寫的回應,回應日期為2009年2月19日🙏🏼。
[5]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下冊)》(2007年5月,北京:中華書局),頁1405。
[6]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頁284。
[7]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頁229。
[8]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2月)頁29,078號。
[9]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頁285。
[10]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頁191🙀,註97🦴。
[11]黃錫全🧎♂️➡️:〈楚簡字簡釋〉(《簡帛研究二OO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頁12。
[12]龐樸🔗:《帛書五行篇研究》(《齊魯書社》,1980年7月),頁60💇🏼♂️。
[13]黃錫全👨🏿🚒:〈楚簡字簡釋〉(《簡帛研究二OO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頁12🙆🏻。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7月2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7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0712《郭店· 五行》簡46「泉」字考釋
文中说故“滯”可通“淺”,又说“滯”可讀如本字。也就是说《帛书·五行》中的“浅”是“滞”的通假字🧑🧑🧒?
不知鄙人理解对了没有⏲。除此之外◼️👷🏼,鄙人赞成作者及苏建洲先生的意见,于字形🔏、字义都比较通达🪽。
大作把郭簡本《五行》原釋讀爲“深”、“淺”之字改釋讀爲“泉(宣)”、“滯”,這對於帛書本《五行》來說,恐怕是難以講通的🥏,除非作者認爲帛書本的文字被後人有意改動過。帛書本經文部分雖然抄漏了“心曰深👮♂️,莫敢不深”一句,但解說部分沒有問題是有這一句的:“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淺🙇🏿,莫敢不淺。深者,甚也。淺者,不甚也🌠。深淺有道矣。故父謼(呼),口【含】食則堵(吐)之,手執【業】則投之,雖(唯)而不若(諾),走而不趨,是莫敢不深也。於兄則不如是亓(其)甚也,是莫敢不淺也☎️。”(323—326行)從圖版看,帛書這一段的“深”字絕不可能改釋爲“泉”或其它字🔹:
從解說部分的文義看🧛🏼,以“甚”、“不甚”言“深”🔗、“淺”,顯然也無法改讀爲“宣”、“滯”。
改釋為“泉”似乎難以令人信服🙅🏼,讀為“宣”更顯迂曲🙍🏻♀️。退一步講即使此字為“泉”,讀為“淵”好呢?還是“宣”好🤷🏼♂️?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