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雀山漢簡《十陳》“鉤行之陳”正詁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台
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簡和竹簡殘片,其中有一篇題為《十陳》的軍事文獻,整理者據內容🖖🏿、文例及書體認為是《孫臏兵法》。文物出版社於1975年出版了《孫臏兵法》線裝大字影本和簡注普及本,《十陳》收在下篇。
《十陳》🐜:“凡陳有十:有枋陳🍵,有員陳🦛👉🏻,有疎陳✣,有數陳👝,有錐行之陳,有鴈行之陳🙇🏿♂️,有鈎行之陳,有玄襄之陳🤷🏽♂️,有火陳,有水陳,此皆有所利🦸🏽。”本文於其他陣法姑且不論,單單考察一下“鈎行之陳”。
簡本注釋:鈎行之陳,左右翼彎曲如鈎的陣形[1]。
影本注釋:《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杜注:“句卒,鉤伍相著😆,別為左右屯🙌。”其陣形當與此相類。
張震澤曰:今按,《左傳》全文云:“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吳師分以禦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古行軍通常分為中軍、左軍🌛、右軍三部,稱為三軍。今越王於三軍之外復為句卒。不成軍,故曰卒。又與三軍相連,故曰句也☝️。句👃🏿、鈎古今字🏇🏻🧏🏼,卒、行皆謂隊伍。越之句卒🎛🏄🏻♀️,蓋即此之鈎行。鈎謂與三軍相鈎連,非謂隊形如鈎,本篇下文云:“左右之和必鈎👩🏼🎤,三聲既全,五菜必具”👩🏻🦽,正是左右行與三軍相連而不是互相獨立的意思[2]📂。
按🖊:影本注釋認為《左傳》“ 句卒”陣形當與此“鈎行之陳”相類是正確的,但其具體陣形並非如簡本注釋所云“左右翼彎曲如鈎”👐🏻;張震澤先生認為“句、鈎古今字”也是正確的🤷🏻,但謂“卒、行皆謂隊伍”🧑🏼🦲、“鈎謂與三軍相鉤連”卻又錯了📃。
我們認為,鈎當讀為句🐰,本字為巨,或作榘👱♂️、矩。《說文》:“巨,規巨也。從工,象手持之。榘,巨或從木、矢🕵🏼♂️🕵️♂️。矢者,其中正也🕳。”本指畫方形的曲尺,因稱所畫之方形、直角為矩👩🏭。又為了和正方形相區別⛹🏻♀️,特指長方形為矩形。字或作拒🫳🏼🧑🏿🦱,《左傳·桓公五年》:“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 杜注:“拒,方陳。”又《宣公十二年》:“工尹齊將右拒卒以逐下軍……使潘党率遊闕四十乘,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杜注:“右拒,陳名🆎。”《釋文》➝:“拒音矩🏛,本亦作矩。”“左右句”即“左右拒(矩)”🚺。《莊子·田子方》𓀍:“履句屨者知地形。”《釋文》:“句,音矩🧏🏽♂️。李云👨🏻🔬:‘方也👨🏿💼。’”成玄英疏:“句🐻❄️,方也。”亦借“句”為“矩”。古代數學著作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短直邊為句,長直邊為股🚵🏻♂️。“句”字亦取誼于“方”。下文“左右之和必鈎”💛,指左右兩翼必成直角。行讀為形,《老子》第24章:“餘食贅行。”魏源《老子本義》引司馬光曰🎇:“行、形古字通用。”朱謙之《老子校釋》引王道、易順鼎🧖🏽♀️、蔣錫昌諸家說並同🫣,上文“ 錐行”、“鴈行”之“行”亦讀為形。陳、陣古今字👂🏻。
鈎行之陳🦹🏽♀️,即“矩形之陣”,指長方形的陣形。上文“枋陳”即“方陣”🐽,指正方形的陣形🫰🏻。員陳🦸🏿,指圓形之陣。錐行之陳,指三角形的陣形。鴈行之陳,指“Y”或倒“Y”形的陣形。玄襄之陳🤾♂️🚥,指布袋陣♧,襄讀為囊[3]。皆各以形狀命名。
《左傳》記“越子為左右句卒 ”,是說越王派出左右兩支部隊,呈直角三角形的二條直邊進發🚾,為“矩形之陣”的變體。越王這次伐吳的軍事行動,《國語·吳語》記載為:“明日將舟戰于江🤹🏼♂️,及昏,乃令左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亦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記載為:“明日,將戰于江。乃以黃昏令于左軍,銜枚溯江而上五里🌉,以須吳兵🦎。復令於右軍🧑🍼,銜枚踰江十里🛄,復須吳兵🤦🏿♀️。”二書雖有“踰江五里”👩🦽➡️、“踰江十里”的差異,但行動方向是一致的。《國語》韋昭注:“踰,度也。 ”《御覽》卷357引賈逵注🐄:“徑渡曰踰。”韋注與賈說相合,“踰”就是直接渡江,與“溯江而上”恰成直角。越王伐吳的這次“為左右句卒”的行動👿,就是運用“鈎行之陳”的成功戰例。
于鬯泥于“泝江”☝🏼、“踰江” 對文✊,謂“踰江”必是“順流而下”,因云:“踰之言歈也”[4]🤹🏿♂️。于說失之,“踰”訓順流,既無訓詁依據🤛🏽,又與《左傳》所記不合🤞🏼。
[1] 鄧澤宗《<孫臏兵法>注譯》采此說🪄,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
[2] 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中華書局1984年版。
[3] 張震澤謂襄讀為驤🤜👨👦,訓反、駕🧜🏻♂️,恐未確。
[4] 于鬯《香草校書》🏥,中華書局1984年版。戎輝兵從于說,見《〈國語集解〉訂補》,南京師範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俞志慧說略同,而失引于說,見《〈國語·吳語〉韋注辨正》🈯️🤽🏽♂️,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6期。
此文收在《古籍研究》2009年上♏️、下卷合刊🏋🏼♂️🌯。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6月25日
点击下载附件:0696銀雀山漢簡《十陳》“鈎行之陳”正詁
于鬯泥于“泝江”🐍🚶🏻、“踰江” 對文🫵🏼,謂“踰江”必是“順流而下”🏉,因云:“踰之言歈也”[4]🏋️♂️。于說失之,“踰”訓順流,既無訓詁依據,又與《左傳》所記不合。
從出土文獻可以證明于鬯的說法是可從的。參看陳偉《簡帛解讀的知識背景》(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5)注(9)
陳偉教授《郭店竹書別釋》🚍,
先生為文, 引證既及吳越,何以單論左傳?
國語以[私卒君子], [私卒]是以對左傳[句卒]明矣
明乎此, 二字當ㄙ之為鈎形可知也
又文序以鈎行列於雁囊之間, 如為矩形, 如兄言是, 則何不列於方圓之後?
故知先生誤也
先生宜多思一二
又, 吳越此役, 左傳國語敘述差異, 越之分兵為二, 固有左右,
然越之敗吳, 實賴中軍, 而左傳無一言之,
[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此云[左右]者, 殆國語[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之誤衍
望先生體察
有一些疑问⏩:
如果是矩形阵🔠,何不写在方、圆阵一块,却杂在“锥行”“雁行”一起(如上面十三月先生所质疑)。即使特指长方形🙋🏼♀️,怎么不像方陈🩵🧿、圆陈那样说“矩陈”🧛🏽。
“古代數學著作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短直邊為句🚣🏿💆🏼♂️,長直邊為股🛬。‘句’字亦取誼于‘方’。”这话也不容易理解。古人讲“曲生者为句”🧝🏻♀️,兵器中有句兵,据古人注疏,似是强调其“磬折”🧝🏼♂️,顶多说是取义于直角,恐怕难以说是取义于“方”吧🖖🏿?如果“句”取义于方🐹,那“股”也是直角边呢,股也有方的意思否🏠?
还有🫰🏽,文中所举例证🧐,怎么能看出矩字“特指长方形”?
不必打人,數學問題初級,我能回復👙🚵。直角三角形夾直角的兩邊,短邊為“勾”,長邊為“股”🙅🏻♂️,斜邊為“弦”。短邊最穩定,故作起名的基礎。名之為“勾”(當讀句ju👝🙅🏽♀️。《周髀算經》卷上:“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今天讀gou,都錯了),就是取義直(方)。“股”、“弦”都是比喻🎤,大腿啦,弓弦啦⬅️,就這意思🦸🏻♀️。“股”不能也是直角邊🏌🏿,不能也有方的意思。你不同意沒關係,可再討論啊🦟,我不會打人🙂。
關於鈎行之陣,《十陣》還有如下兩句🌭,不知道按蕭先生的意思應該如何解釋💆🏿?
鈎行之陳(陣)者🎖,所以變質易慮也。……鈎行之陳(陣),前列必枋(方)🪖,左右之和必鈎。 參(三)聲氣(既)全,五菜(彩)必具👩🏿💼, 辯(辨)吾號聲, 知五旗。无前无後,无……
另外“行”讀為“形”恐怕是錯的。且不說讀音問題👩🦲,單說意思👨🏼🏫,“錐形”尚可說通,但“雁行”解釋為“雁形”就太離譜了💝。
萧先生说“數學問題初級”,算术那劳什子,俺不懂♍️,不好说。可“名之為“勾”(當讀句ju。《周髀算經》卷上:“故折矩🍦,以爲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今天讀gou,都錯了)”,哈,我无语啦🔪。。。
“鴈行”之“行”读如字,我错了,谢谢指正.“錐行”该当怎么解,请晖甫 先生指教.
指教不敢当!这里提一下自己的看法🏂🏽📿,未必正确🧙🏿♂️。也请萧先生批评。
窃以为“行”当训“行阵”,行就是阵,阵就是行。锥行就是锥阵💁♀️🧩,鈎行就是鈎阵。《九章算术·均输》有“置钱锥行衰。”李籍注“行,户刚切。锥行衰者,下多上少👮🏽♀️,如立锥之形。”所谓“置钱锥行衰”就是将钱摆成等差的锥阵。与兵法密切相关的星座勾陈,其形状恐与鈎行阵法相关。
拜服
晖甫: “与兵法密切相关的星座勾陈,其形状恐与鈎行阵法相关。”
为此说补充一点资料:
《资治通鉴·隋紀四》(括号内为音注内容)
帝不怿,曰🦸🏿♀️🙇🏽♂️:「卿意如何?」法尚曰:「结为方陈👷🏽♂️,〔陈✫,读曰阵。〕四面外拒,六宫及百官家属并在其内;若有变起🤹♀️,所当之面🛣,即令抗拒💁🏽,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车为壁垒,重设钩陈,〔钩陈,曲陈如钩,象天之钩陈星🏄♂️。重,直龙翻。陈,如字🎍。〕此与据城,理亦何异!若战而捷,抽骑追奔〔骑🉑,奇计翻。〕万一不捷,屯营自守,臣谓此万全之策也。」帝曰:「善!」因拜法尚左武卫将军👨🏿🎓。
承晖甫蒿耳二位先生指教,今将初步认识写在下面,博雅君子,是正为幸:
“鉤陳”一作“鈎陳”⚛️、“勾陳”、“句陳”🏄🏼♀️4️⃣。
1.神獸之名💂🏽♀️👂🏼。《六韜·龍韜·五音》:“角聲應管,當以白虎。徵聲應管,當以玄武👳🏽♂️。商聲應管,當以朱雀👨🏻🦯。羽聲應管,當以勾陳。五管聲盡,不應者宫也🧡,當以青龍。此五行之符,佐勝之徵👩🏽⚕️,成敗之機。”《淮南子·天文篇》🌧:“凡徙諸神,朱鳥在太隂前一,鉤陳在後三,玄武在前五,白虎在後六,虚星乘鉤陳,而天地襲矣🥽。”《御覽》卷736蔡邕《祖餞祝》:“倉龍來轂,白虎扶行,朱雀道引,玄武作侣,勾陳居中,厭伏四方。”明·楊慎《丹鉛續錄》卷8:“勾陳:虞🤷🏼,虚吕切👩🏼⚕️。飛虞,天上神獸🧑🏿🏭,鹿頭龍身🧘🏼♂️,即勾陳也。《説文》👩🦲:‘鐘鼓之柎飾為猛獸。’《釋名》:‘横曰枸,縱曰虞。’”明·周祈《名義考》卷2🏃♂️➡️:“勾陳,鹿頭龍身,天上神獸也。”
2.星名。《説苑·辨物》:“《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璿璣謂北辰勾陳樞星也🛰👩🏿🎓,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為吉凶禍福🧏🏻♀️,天文列舍盈縮之占🚴🏽♂️,各以類為驗。”《漢書·揚雄傳》《甘泉賦》:“詔招揺與泰陰兮,伏鉤陳使當兵。”顔師古注引服虔曰:“鉤陳,紫宫外營[鉤]陳星。”《文選》作“鈎陳”。《漢書·外戚傳》:“至其九月,流星如瓜,出於文昌,貫紫宫,尾委曲如龍,臨於鉤陳。”
(1)四星說。《史記·天官書》:“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宫之屬也。”
(2)六星說🧎♂️。《晉書·天文志上》:“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宫中。”
按:《索隠》指出:“句🚓,音鈎👨🏻🍳。句🙆🏻,曲也。又按《星經》以後句四星名為四輔👨🏽💼,其句陳六星為六宫,亦主六軍,與此不同也😪。”
3.“勾陳”星主鬭訟兵陣🤜🏿🛼,主護衛。
《御覽》卷6引《天象列星圖》👩🎨👩🏿🚒:“勾陳六星🧟♀️🧙,在紫微宫中🎨,華蓋之下🥽,天帝所居之宫🏦,亦䕶軍将軍之象👩🏼💻,占以明則吉。華蓋七星,其柱九星✶,合十六星🙇🏼♂️,如蓋状🧍🏻♀️,在紫微宫🧑🏻🦽,臨勾陳以䕃帝座👩🏿🏫。占若正🍍👩🍼,則吉;若傾,則凶也🗄。”
4.“勾陳”星亦指後宮,取護衛義也。《文選·西都賦》:“周以鈎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李善注:“《樂汁圖》曰:‘鈎陳,後宮也😂👨🔬。’服虔《甘泉賦》注曰:‘紫宮外營鈎陳星也。’”《魏都賦》李善注同。李周翰註:“鉤陳,星名,衛紫微宫,今離宫别衛以取象焉🕵🏼♀️。”《晉書·天文志上》:“鉤陳💆🏽♀️🗡,後宫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帝居也。……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寳,主御羣靈,執萬神圖抱,北極四星曰四輔🤸🏻,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大帝上九星曰華蓋,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
5.指軍陣名,其作用蓋為護衛防禦。《水經注》卷19👼:“河南有鉤陳壘,世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所会處,《尚書》所謂不期同時也💁🏻♀️。紫微有鉤陳之宿,主鬭訟兵陣,故遁甲攻取之法,以所攻神與鉤陳并氣,下制所臨之人,則決禽敵,是以壘資其名矣。”《唐開元占經》卷67引《春秋緯》🧖🏽♂️:“上精為鈎,鈎陳者,陳也🤵🏽,害土,立萬物,度數以囗陳🖕🏼。”《通鑒》卷180:“帝不懌🧛🏽♂️,曰👇🏿🏛:‘卿意如何?’法尚曰🧑🦯:‘結為方陳🫀,四面外拒🤱🏻,六宮及百官家屬並在其內🕵️♀️;若有變起🏋🏼♀️,所當之面✤,即令抗拒,內引奇兵🧏🏽,出外奮擊,車為壁壘🦸🏻♀️,重設鉤陳,此與據城🤾🏽,理亦何異!若戰而捷👱♀️,抽騎追奔👊🏽,萬一不捷,屯營自守,臣謂此萬全之策也。’”胡三省註🫸🏼:“鉤陳,曲陳如鉤🚈,象天之鉤陳星。重,直龍翻🥷🏽。陳🍴,如字。”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