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在 2010/3/7 19:02:17 发布

    《郭店語叢二》3「襄」字考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語叢二》03A 1生於敬,恥生於A2

    以上字形分別作🐭:A1A2

    《郭店》整理者A1隸定為「」,釋為「望」👨🏿‍🌾;將A2隸定為「」,亦釋為「望」🛂。(往🌾,《語叢四》02)📱、(毀😤,《語叢一》108)、(兒,《語叢四》27)認為這些字的亡旁🦐🙍🏼‍♀️、之旁、臼旁與 A1A2「判然有別」,上述說法皆不確。他根據《古文四聲韻》下平二十八引《古老子》「兢」作🎒,將A1釋為「兢」🚰,訓為恐懼;A2從心從兢,應是兢的繁文☝🏼。[5]但是「兢」作4466🕤✨,)、(《說文》小篆),與形體頗有距離👉🏿,何先生自己也說★:「兩者間的演變關係尚缺少中間環節」。張新俊先生也指出了這個問題:「郭店楚簡《語叢》中的B1🎭、B2 個字【引案:即本文A1A2】,雖然和上揭《古老子》『兢』字從形體上說有些接近,但是《古老子》中的『兢』 字來歷不明,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古文中的『兢』缺乏必然的聯繫。所以,何琳儀先生把它們釋作『兢』,同樣顯得有些證據不足。」張先生認為A1的異構,讀為畏;A2則釋為🙍🏼‍♀️,認為是愧的異體字。[6]此說恐不可成立,可見何先生所舉字形例證✈️。況且由《語叢二》其他文例如「情生於性,禮生於情;嚴生於禮,敬生於嚴」來看,A1A2的解釋也應該一樣。《十四種》則均出原形,未作考釋。[7]

      謹案:A1字形釋為「」、」、」、「」所存在的問題已如上述☁️,恐皆不可信📘。筆者以為A1可能是繼承甲骨文、商金文「」作😨、而來🦶,[8]如:

    《合》28188👩‍🏭,無名組)《合》28188,無名組)《懷》1147,無名組)[9]2648.1,小子鼎💅,商晚🫕,2648.2,小子鼎,商晚

    人旁加土變成「」旁後即與形體相近。則A1可釋為「襄」,A2是「懹」,簡文均讀為「讓」。「讓生於敬🧑🏻‍🏫,恥生於讓」,意思是說有尊敬之心才懂得禮讓1️⃣,懂得禮讓才會有廉恥之心或免於恥辱。前者可舉《說苑談叢》:「恭敬遜讓」為例😆,可見「敬」與「讓」自是關係密切👷🏿‍♂️🧖🏿‍♂️。後者是說懂禮讓,不會饕貪而無饜👩🏿‍🦰,自有廉恥之心不思貪多務得。《鹽鐵論國疾》:「昔者,商鞅相秦,後禮讓,先貪鄙」🧑🏼‍🏫,可見「禮讓」與「貪鄙」是相對的概念💁‍♂️。而《史記滑稽列傳》:「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財🔱,不顧恥辱 🧑🏼‍💻。……』」《鹽鐵論毀學》🪅:「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之在位者☣️🪡,見利不虞害,貪得不顧恥,以利易身🦸𓀛,以財易死。」更可見貪鄙必然不顧恥辱🌸,足見「恥生於讓」的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此外,《語叢一》93「仁義為之B」,字形作😲:

    或認為A1A2B是不同字,如《郭店》整理者將B隸定作「」,沒有解釋👩‍👧‍👧。[10]劉釗先生亦將A隸定作「」♍️,讀為「臬」♚,是以「仁義為準的」的意思。[11]李零先生亦隸作「」🦹‍♂️,先是懷疑B是「圭臬」的「臬」🪢,後又認為聲旁同於108號簡的「毀」字,或可讀為「歸」🫃🏼。[12]另一派是認為A1A2B是同字,如上引黃德寬、徐在國二位先生將 B分析為從木從,應釋為「枉」。何琳儀先生分析B為從木從兢🤴🏻,字書所無,應是「」之異文。張新俊先生在釋「A1」為「」 的基礎上👩🏽‍🎤,同意劉釗先生對B字的考釋。筆者以為B未見與A1🤵🏻‍♂️、A2一樣有兩突出的斜筆👩🏽‍🦲,其整體字形確實近乎「臼」形🥷🏻,可能是「」旁的錯字。或以為右旁有「木」,所以將突出的斜筆省減了。但由A1A2的寫法來看🤴🏿,這兩斜筆有其固定的寫法,似不能輕易省略。退一步說,若BA1A2確實是同字,則B就是「欀」🦸🏼‍♂️,《廣韻.平聲.陽韻》🧑‍🎨:「欀,欀木🛌🏻,皮中有如白米屑👨‍🦽‍➡️,擣之可為麵。」B在簡文中顯然不是這個意思。由於沒有上下文,簡文頗難解讀🕺🏿,或可能讀為「攘」,《莊子胠篋》有「攘棄仁義」的說法,則簡文「仁義為之攘」是指仁義被攘棄掉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楚文字自有「」作:

    (《包山》103(《成之聞之》18(《成之聞之》29(《語叢四》23(《容成氏》10(讓🪴,《子羔》06

    寫法可說很固定。但是其他楚竹書中亦存在文字不寫楚系寫法🏷,卻遠承甲骨文而來的例證🛡,與A1⚙️💆🏻‍♀️、A2的情況若合符節💁🏼‍♀️。如《周易》簡26😘:

    六二🙎🏽🕺🏼:欽亓C)🐳,凶,凥吉🔷。

    九三🙈:欽亓C),執亓隨✤,吝🤹🏼‍♂️。

    C」字,可以隸定作「」,今本作「腓」。整理者提出三種可能👨🏼‍🍳:臀、股、,均與形體相差太遠🧛🏿。季師旭昇指出:

       我們認為△字的上部可能應該看成「發」☦️♝,裘錫圭先生〈釋勿發〉一文指 出甲骨時代「發」字有很多寫法⛸☠️,其中四期卜辭中有一種寫法即是從「弓」從「攴」(北京中華書局《古文字論集》78頁),△字上部所從應該就是這一種寫法的「發」字,因此「△」字應該視為從「肉」🚷、「發」聲的形聲字👌🏻,可能是「腓」的異體字。「(發)」字的上古音屬非紐月部🧑‍🎨,「腓」字從「非」聲,「非」字的上古音屬非紐微部𓀆,二字聲紐相同⚓️,韻部則屬於旁對轉(宋玉〈舞賦〉以絕、蜺、列⏏️、悅為韻,參陳新雄師《古音學發微》1080頁),因此從肉聲的「△」字可以作為從肉非聲的「腓」字的異體。或者二者不是異體字的關係,至少也可以是通假字的關係。馬王堆帛書《周易》此字從「肥(奉紐微部)」得聲,與「發」、「非」也都聲音相近。[13]

    徐寶貴先生亦有相同的見解:

       楚墓竹簡《周易》中的「」字所從的「」跟裘先生文中所舉《殷契粹編》(P123)第593片的「」字結構是完全相同的,應該說是甲骨文流傳下來的文字形體[14]

    楚文字「發」作如下之形:

    果而弗~(伐)(《老子甲》7蟡(化)勿(物)而不~(伐)(《忠信之道》2~(發)〇(馹)〇(蹠)四疆(《柬大王泊旱》16

    既~〇(《包山》80郯〇(路)尹〇~尹〇(利)(《包山》141〇君繇~(發)(《包山》172

    紫~(發)(《包山》268(《競建內之》03

    未見省略聲符者💙,與「C」字不同。「C」字所從「」實承自甲骨文而來。其它遠承甲骨文而來的戰國文字例證如《說文》古文「封」作,張富海先生指出:甲骨文作(《甲骨文編》,281頁)🚞,二十一年啓封令戈(《集成》17.11306)「封」作🈵,從田丰聲。商承祚據甲骨文指出此《說文》古文所從的「之」是「丰」之訛🤶🏽。[15]又《說文》古文「瑟」作徐寶貴先生認為與「瑟」字《花園莊》130372形體十分接近🤜🏻。《說文》古文無疑是甲骨文的訛變形體。[16]

      其次,《語叢》一~三學者已指出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17]所以出現非楚系文字的「襄」是可以理解的。再比對其他齊系文字「[18]✧:

    10133,薛侯盤)10263,薛侯匜)285,叔夷鎛)

    276👷🏽,叔夷鐘)  (《壐彙》5294  (《陶錄》2.438.1

    看的出來與其他戰國文字相比,其主體部分還是比較接近甲骨文「」作(《合集》343)。這也可為處於齊系文字抄本的《語叢二》中的A1⚀、A2提供字形上的證據。換言之,A1🖕、A2的寫法可能也是齊系文字的反映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5月)203 頁。

    [2]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載於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12108 頁。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合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9月)13頁。

    [3]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月)199頁。

    [4]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月)169172頁⛹🏻‍♂️。

    [5] 何琳儀:〈郭店簡古文二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 年第5 期,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合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9月)68-71頁。

    [6] 張新俊:《上博楚簡文字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學論文🟪👨🏼‍🚒,20054月)144-145頁。

    [7] 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9月)253頁。

    [8] 李宗焜:《殷墟甲骨文字表》(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19956月)18頁;沈建華、曹錦炎著:《甲骨文字字形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11月)24頁🗄。

    [9] 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5月)606頁🦴。

    [10]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5月)198頁。

    [11]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月)186👩‍👦。

    [12]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17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8月)536頁、《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月)164頁🤾🏿‍♀️。

    [14] 徐寶貴☝🏿:〈楚墓竹簡文字考釋〉《清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75頁。

    [15] 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4月)103頁。

    [16] 徐寶貴🦥:〈殷商文字研究兩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200612月)158頁。

    [17]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𓀇🤽🏼‍♀️、〈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爲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硏究工作報告,2004.08)。

    [18] 參考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9月)688頁🙎‍♂️、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第二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5月)1876-1877頁、孫剛:《齊文字編》(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4月)26頁🤸、張振謙:《齊系文字研究-下編》(合肥➿: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85月)4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3月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3月7日



    点击下载附件📎:0632《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xinqiji 在 2010/3/8 10:46:40 评价道🌃:第1楼



      这应该是很重要的线索🪥,苏先生可否提供例句或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 海天 在 2010/3/8 11:47:13 评价道🎁:第2楼

      前者為水名🪿,後者是地名🚣🏿。請見《甲骨文字詁林》0030、0031、0313號🚖。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第二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5月)1876-1877🧠、1879頁。李學勤:《殷代地理簡論》,收錄於《李學勤早期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191-194頁🕋、222頁♙🚚。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311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