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
胡平生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2009年初夏,負責主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九輯的劉少剛兄打電話問我道:“你見過七字句的《蒼頡篇》嗎?”我反問道:“ 你見過嗎👮♂️?”他開心地笑起來說:“哎🧜🏿,這兒真有一個七字句的《蒼頡篇》呐🧏♀️!”原來,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存良先生將大文《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蠡測》送我院《出土文獻研究》第九輯發表,這可讓20多年來一直關注著亡佚千年的《蒼頡篇》的我大開了眼界。主編在編輯張先生的稿子時,希望他能多公佈一些木簡照片,他一共提供了45枚簡的圖影(有重號)✂️。論文經主編初步編改後👰🏽♀️,指定由我再審看。爲了更好地校看這篇論文🧖🏽,我利用電腦細細地分辨圖片🫃🏽🤹🏽,並參考阜陽漢簡《蒼頡篇》(以下簡稱“阜蒼”)和英國國家圖書館藏《蒼頡篇》殘片(以下簡稱“英藏”)釋文,將全部木簡重做了一遍釋文,再拿來與張文對勘🤹,於是便有了眼下的這份釋文稿和讀簡心得🍹✣。筆者整理阜陽漢簡《蒼頡篇》時,對這部古籍下過一些功夫,先後發表過幾篇小文🐷。[1]對於張存良先生的論文自然很用心地拜讀,應當感謝張先生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現在,《出土文獻研究》第九輯已經出版🧛🏼♂️,張存良先生的大文已經刊佈👨👧,鑒于我們的釋文✍🏻、句讀與張文還有一些差異,在七言本《蒼頡篇》的作者等問題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見解𓀔,現將我們的釋文在此公佈,並進而討論相關的其他問題。我們也注意到,《文物》月刊 2009年10期上,已發表水泉子漢墓發掘簡報,張存良🫷🏽、吳葒在《水泉子漢簡初識》中發表了20餘片七字句的《蒼頡篇》簡,[2] 後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讀書會在網上發表了《讀水泉子簡〈蒼頡篇〉札記》,[3] 對釋讀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其中有些與筆者的意見是一致的,有些則不同。我們盡量對不同的意見進行一些討論👨🏻🔬🐱,陳述我們的理由。
一、釋文
□灸疾偷廷嬰 暫1
白黑分初雖
暫2
□牙齒口中剛🚄,手足蹇隹(🙅🏽♂️?)一(?) 暫 3
胅瞢(矇)盲樂府師🧙🏼,執囚東 暫4
□贏[丩及]用載粟, [田并](耕?)□□箱敝 暫5
犧羊辟道旁🧑🏻🍼,貕豵豭獖小 暫 6
紿死固當💁🏻,詘折犇(奔)亡離其鄉, 暫 7
□□晝夜勿置功 暫8
胱回🎍,庛(疵)庇(疪)禿屢(瘻)頭傷脩(?),齮齕 暫9
□疾材過(?)人 凡百五字 凡七百字【後書】 暫10
牛羊 百五字 暫11
□□(陶🤑?)主變大,制裁好衣服男女💶,藩屏(?) 暫 12
□不亡雅州葆(?)德富且強,廣大四 暫13
□□心不平🙅🏽♂️,漢兼天下盡安寧,海内
〈并〉
〈厠〉 暫14
□
〈醢〉離異毋入刑,戎翟給賨賦斂 暫15
楊棺椁朴🪒,欝棣桃李人所欲 百五字 暫16
分有術𓀉,黔首驩康歌鼓瑟,爵 暫 17
未得行,驅馳迹(?)踢〈蹄〉樂未央 暫18
貴富萬石君,瞻被卑賤不 暫 19
耐責未塞,丹(🧖🏻♂️?)<丼🪒?>勝誤亂有所惑 暫20
偃鼂運糧載榖行 🙍🏼♂️, 暫 21
雒涇渭流湯湯,維楫船方莋(?) 暫22
□嘗食黍粱👩🏻⚕️,君侯整齊坐有行 ·百五 暫 23
鄙封彊(疆)垣聚土✂️💶,徑路衝術通 暫 24
□成(?),冢椁棺柩不復出,巴蜀 暫 25
(暫26與暫25重號。)
蔡宋衛故有王👨🦳,□
暫27
崩山柀(陂)隮(?),阮嵬阤阬水不行√阿尉馺 暫28
亢宿左張,弘竸(兢)前㞒不可量🫰, 暫29
爰磿(歷)次貤少巧功➗,繼續前圖 暫30
□書智(知)不願👳,以教後嗣世□
暫31
雖勞苦後必安🥺,卒必有 暫32
堆正怒🥨,闕廷〈亭?〉郎(廊)廟列毄(繫)馬 暫33
禿央,文文若若麋鹿熊🧏🏻♂️, 暫34
鼓冒冒⭕️,藾瑟琴
(簧)師廣(?)(曠?) 暫35
□□犓豢肥突突,甘醪(酸?)羹胾 暫36
□肺□腎 臧(藏)中央👩🏻🚀,脾胃腹 暫 37
起臣僕毋(無)老丁,發 暫38
□子承詔唯毋 暫39
(暫40與暫31重號。)
□詑多,𪑙黤赫𧹞〈赧 〉 暫41
□邗許莊姓不亡, 暫42
愼敬戒身即完🏃♂️➡️,勉力諷誦傳 (?) 暫43
化🤽🏿♀️,黚黡黯黮黑如夜🫣,𪑲黝黭䵮赤(?) 暫44
禹湯稱不
(絕?),
(禍?)迎趮(👩🏿✈️?)厥怒佛曰 暫45
二、解説
在敦煌漢簡和居延漢簡發現了《蒼頡篇》殘篇後⛺️,《阜蒼》是最大宗的《蒼頡篇》文字資料。研究水泉子漢簡,自應先“吃透”舊有資料。我們很容易找到水泉子漢簡《蒼頡篇》與阜蒼的關係,從而幫助我們的釋讀考證工作,有的則可以反過來訂正阜蒼的誤書或誤釋➙。如,C025“疧疕禿瘻🐧,齮齕痍傷,毆伐疻痏,[月夬]胅”👩🦰🥜,應與暫9與暫4對應:“胱回😶🌫️🛺,庛(疵)庇(疪)禿屢(瘻)頭傷脩🧛🏽,齮齕……”,“胅瞢(矇)盲樂府師,執囚東”。只是“疧疕”與“庛(疵)庇(疪)”,大概不是抄寫問題😿,而可能是版本問題🌆。暫 4“瞢(矇)盲”原釋膏肓”,今從復旦諸君釋,參見復旦網➾。或釋“瞢(矇)”為“叟 ”,非是。
又如,C26“婁軫亢🔠🂠,弘競翦㞒,霸暨尃庚,華巒岑崩,盶嵬……”,應與暫29及暫27對應:“亢宿左張,弘竸前㞒不可量”➜,……“崩山柀隮🪃,阮嵬阤阬水不行√阿尉馺。張文未釋“亢”字🤥,但是聯係到阜蒼中“婁軫亢”的二十八宿名,則暫29下接“宿左張”,便知道是非常順暢的。暫27的“前㞒”,可能應如阜蒼讀為“翦㞒”🧝🏻♀️。而C26的“盶”🛀🏼,可能應如暫27讀為從阜旁的“阮”。《說文·阜部》:“阮,代郡五阮關也。”“阮”、“嵬”都與山有關。
暫7“犇(奔)”,陳劍說應釋寫為“犇”,是。
暫10“過人”🚙,初釋為“遍入”,後擬改爲“過人”,復旦座談會上施謝捷亦指出應釋為“過人”。
暫18的“驅馳”下二字釋為“迹(?)踢〈蹄〉”🤑,是打獵追尋野獸足跡之意😎,上古音“踢”應為透母錫韻字,“蹄”為定母支韻字🫵,透🏄♂️、定皆舌頭音,支、錫陰陽對轉🛀,是聲韻俱近🥹。驅馳車馬🧑🏼🎤🌨,打獵逐獸🦅,因而“樂未央”。(“迹”是復旦諸君釋,甚是。)
暫19的“瞻被”🫵🏼,我們認爲就是那位著名的鄭國大夫“被瞻”(叔瞻、叔詹)。關於他的故事,有幾種版本♥︎👩🏻🚀。《呂氏春秋》卷十九《上德》🦹♂️👩🏼🔧:
公子重耳……之鄭,鄭文公不敬,被瞻諫曰:“臣聞賢主不窮窮🕋👱♀️。今晉公子之從者,皆賢者也。君不禮也🧑🤝🧑,不如殺之⏸。” 鄭君不聼。去鄭之荊🟤,荊成王慢焉。去楚之秦,秦繆公入之。晉既定,興師攻鄭,求被瞻。被瞻謂鄭君曰🤟🏻:“不若以臣與之。” 鄭君曰:“此孤之過也。”被瞻曰🏌️♀️:“殺臣以免國🕞,臣願之。”被瞻入晉軍🦶🏿,文公將烹之。被瞻據鑊而呼曰🤙:“三軍之士皆聼瞻也,自今以來🏋🏿,無有忠于其君,忠於其君者將烹。”文公謝焉,罷師🤞🏻,歸之于鄭。[4]
而在《史記》中,叔瞻是以自殺的悲劇人物。《晉世家》記📸:
過鄭,鄭文公弗禮♑️𓀅。鄭叔瞻諫其君曰:“晉公子賢,而其從者皆國相,且又同姓。鄭之出自厲王,而晉之出自武王。”鄭君曰:“諸侯亡公子過此者衆,安可盡禮🪤🤷🏻!”叔瞻曰:“君不禮,不如殺之,且後為國患😓。”鄭君不聽。……七年,晉文公、秦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於文公亡過時,及城濮時鄭助楚也🧚🏼。圍鄭,欲得叔瞻💋。叔瞻聞之,自殺🏌🏻♂️。鄭持叔瞻告晉。[5]
對被瞻言論記錄最詳細的是《國語·晉語》,但我們所能找到的所有的文獻資料似乎都沒有他“卑賤”的記載。簡文“瞻被”應是“被瞻”之訛,究竟底本如此還是抄手筆誤,我們不得而知🏮。
暫20 “責未塞👭🏼,丹(?)勝誤亂有所惑”,“丹”字張文未釋🐰😺。在阜蒼中“丹(?)勝誤亂” 作“政勝誤亂”。我們曾指出,這裡的“政”字未避諱,當是漢代人所改🫰🏽。[6] 我們理解“政勝誤亂”有讚譽秦皇戰勝誤亂的含義,當然也可能“政”應讀為“正”,是邪不壓正,“正勝誤亂”🫰🏻。有臺灣學者則推測“政”指嬴政😝,“勝”指陳勝🐞,是他們造成了“誤亂”。[7] 但2008年歲末,北京大學搶救一批漢簡,中有相當完整的《蒼頡篇》,2009年10月🐐,北京大学舉行北大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朱鳳瀚教授在會上介紹說到🏃🏻➡️,北大《蒼頡篇》與阜蒼有不少差異👩🏼🏫,如阜蒼之“政勝誤亂 ”🦁,北大簡作“月勝誤亂”💆♂️。[8] 朱先生當時將“月”解釋為刑德之刑、陰陽之陰,不過,會上並沒有公佈照片❓。如果我們結合水泉子簡《蒼頡篇》圖版看,則釋為“月”的字從字形到字義都有些問題🎞。暫20的“丹”下橫封口👠,中央分明是一點,不是與下橫平行的一橫,因此我們暫釋為“丹”💂🏼♀️。但是“丹”字在這裡講不通。所以,我們很懷疑乃是“丼”字之訛🧑⚖️。上古音“井”是精母耕部字𓀇,“政”是章母耕部字🈹🏊,聲近韻同,可以相通。那麽,將“政”寫成“井”會不會是避諱呢↙️𓀝?這是值得注意的。我們似乎可以推想,在北大簡裏,可能是因避嬴政名諱將“政(正)”寫成“月〈丼〉”;在阜蒼裏✣💅🏽,漢人改囘寫成了“政”;而在水泉子簡裏🕺🏼,雖時代較晚🪀,而抄手所依據的本子沒有改囘,因此仍寫成了“丹〈丼〉”。
暫21“偃鼂運糧載榖行”👩🏻💻,復旦讀書會以爲要在“偃鼂”下讀斷是不對的,那也不合七言本的體例,我們在阜蒼裏用揚雄說注為“蟲名”是講本義🌌,實際上此處應讀為“晏朝”🧔🏽♂️,即晚早,是說朝朝暮暮載榖運糧走個不停👨🦱。
簡28:“山柀隮”👲,施謝捷讀“柀”爲“陂”,是。“阮嵬阤阬”,程少軒說“阮”恐當是 “阢”👨🏼🦳,應可從。按💔,《說文·阜部》“阢🟥,石山戴土也。從阜☆,從兀,兀亦聲。”又,《玉篇·阜部》“阢🧟♂️,崔也。”是“阢嵬”即“崔嵬”。上古音“兀”是疑母物部字,“嵬”是疑母微部字,聲音相近。
暫30“爰磿(歷)次貤少巧功,繼續前圖”一句,張文將“爰磿”釋為“爰磨”👨🏻🚒🔽,然後說“本簡首二字確為‘爰磨’而非‘爰歷 ’🖤,其抄者筆誤所致耶”?張文大概是混淆了從麻與從厤的兩個字👩🏽✈️。在敦煌懸泉漢簡《四時月令詔條》中🧝🏿,“靡不躬天之磿數” 𓀛,“磿”用為“曆”。“磿”、“歷”、“曆”皆從厤聲,可以通假☔️。暫30的“磿”字簡面有點損傷😊,但不管原字寫成什麽(如寫成 “磨”是誤寫),此字讀為“歷”是沒有問題的。
暫35“琴”字原釋為“乘”,復旦座談會陳劍說釋為“琴”🧜🏻♂️,甚是,今改釋👨🏿🎤🌭。“廣”,從施謝捷讀為“曠”。
暫38“起臣僕毋(無)老丁,發……”,張文誤釋“毋”為“囚”👩🏿🦱。居延簡和阜蒼有“已起臣僕”句👩🔧,是征調奴隸之意,“囚老丁”與“已起臣僕”意義無關,而“毋(無)老丁”----服役的都是青壯年,則意思恰好相承。
暫42“許莊”前二字,英藏3445釋為“吳(?)干”↩️,英藏還有數枚殘簡相關🎛。
簡45🙉:“趮”,從施謝捷釋。
張文中還有一些例簡沒有圖影🏇🏼,我們對個別的釋讀雖有疑問,但因爲無法核實,所以不敢斷定👷🏼♂️。僅擧數例:
例3“帣”下一字,應釋為“囊”。
例16“囗囗弟兄宗益彊👳🏿♀️,罷病悲哀臥
”一句🧗🏻♂️,可與《居延新簡》E.P.T56.181對讀🚵🏼🧧,居延簡作“族嫂兄妹親戚弟□□病悲□□苦死□遣□心所□”,似可讀為“族嫂兄妹,親戚弟兄,罷病悲哀,□苦死□,遣□心所□”‼️。而水泉子簡則可讀為:“親戚弟兄宗益彊🩱,罷病悲哀臥□□…… ”復旦網上也已有dgcf發帖指出。
例18之4“桴楣欀棍囗(忣)益廡”,前四字阜蒼作“桴楣欀”,應當是正確的,“忣”似應釋為“急”。
例20之3“兒孺”下當為“早殤”,可以訂正阜蒼的釋讀🤷,復旦讀書會也已指出👨🏽🦳。從《文物》圖版看“早”字仍寫作“旱”(張文以爲下竪未出頭)👩🏽✈️🕺,但下接“殤”字及“父母悲”👞📐,乃知必讀為“早殤”。
七言本《蒼頡篇》還有一些問題有待全部資料公佈後做進一步研究,如暫34“禿央,文文若若麋鹿熊”,假如確是七字句中文字🎪,那麽“文文若若”則應是四字句中文字,我們過去從未見《蒼頡》有此類句式。我們知道🏋️,在敦煌出土的習字簡内容相當複雜,有些材料來源至今並不清楚👰🏿♂️。“不見忽。三四姑公六七妹🤷🏼♂️,□語衆多令腸潰”;(《敦煌漢簡釋文》2007)[9]“昆弟賓昏(婚)善相聞,鄰里對門與親友✵,坐雖不樂好相樂”(《敦煌漢簡釋文》845)都是七字句的韻文🤴🏿。我們的疑問是,水泉子漢簡的七字句都是《蒼頡篇》的改編本嗎,是否還有書寫者自創的内容呢☢️?
三、七言本《蒼頡篇》的作者
關於水泉子簡七言本《蒼頡篇》🖕🏽,張文有一推論,認爲此書可能是《蒼頡訓纂》,其作者可能是揚雄或杜林😝。張文說👲🏻:
《漢志》又稱:“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意謂揚子雲選取甄別百家所記之字🐟,順次訓釋續編了《蒼頡篇》🧖🏽♀️🚴🏻♀️,這里的“順續”就是對“訓纂”的淺顯說明。……徐鍇《說文繫傳》卷五🍀:“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水泉子《蒼頡篇》中凡是四言之後順次增加的三字💇🏼♀️,正好就是“順其義以訓之”的訓纂之言🚣🏿,而揚雄既是小學大家,又頗好古學🫥,擬《周易》以作《太玄》🗺,尊《論語》以撰《法言》,效《爾雅》以成《方言》🤦🏻,可謂有漢以來的模仿大家👨🏼,故而水泉子《蒼頡篇》極有可能就是揚雄的《蒼頡訓纂》。
《漢志》小學類有杜林《蒼頡訓纂》一篇🏋🏻、《蒼頡故》一篇……《說文》引杜林說十六條,皆《蒼頡訓纂》《蒼頡故》二書中語。……杜林既是古文經學家🤔,又是小學大家,而且曾著《蒼頡訓纂》,所以七言本的《蒼頡篇》出自杜林之手🌷,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不贊成張文的意見🦚,水泉子七言本《蒼頡篇》不可能是《蒼頡訓纂》,也不可能由揚雄、杜林所撰。理由有三:
其一🌙,揚雄所撰《訓纂》與《蒼頡》是兩種書🎶🚬,是沒有複字的👨🏼🔧🧖🏿。張文對《漢志》有關文字的引用與理解似乎有些問題,忽略了關鍵的揚雄更易《蒼頡》中重復之字的内容🫰🏻,這裡我們引得全一點👀:
……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凡將則頗有出矣.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無復字,六藝書所載略備矣🔰🫠。《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徵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為作《訓故》,并列焉。
很清楚,揚雄作《訓纂篇》順續《蒼頡》,是單獨成書的另一種著作。在《漢志》六藝略“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中,《訓纂》一篇,是與《蒼頡》一篇、《凡將》一篇、《急就》一篇🌓、《元尚》一篇等書是並列的,另有《揚雄蒼頡訓纂》一篇👩🏻🎨。王先謙《漢書補注》說🏄🏿♂️:“此合《蒼頡》🔒、《訓纂》為一,下文所云又易《蒼頡》中重複之字🏂🏂🏽,凡八十九章也。”[10] 所以,《訓纂篇》根本不是張文所想象的那樣,將《蒼頡》的四言接續上三個字變成七言,它是在五十五章之外🐤,另編三十四章,增至八十九章的🧜🏿♂️,經揚雄增訂過的《蒼頡訓纂》是沒有複字的。以今天所見到的水泉子簡這個有大量複字的七言本《蒼頡篇》,決不會是揚雄的《訓纂》!
其二,字數不對。《蒼頡》、《訓纂》字數早記錄在籍,足可證張說之非👌。許慎《說文解字敘》云:“孝平皇帝時🥪,徵(爰)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也,羣書所載,略存之矣。”姚明煇《漢書注解》云👨🦽➡️:“《蒼頡》先時為五十五章,揚雄續易為八十九章🧁,增多三十四章也🤵🏼。以《蒼頡》章六十字例之,當為二千四十字。合《蒼頡》三千三百字,為五千三百四十字。故許慎《敘》曰黃門侍郎揚雄以作《訓纂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也👏🏼🧑🏻🚀。”[1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云🛻:“此謂雄所作《訓纂》凡三十四章,二千四十字。合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凡八十九章,五千三百四十字也📂。班但言章數,許但言字數,而數適相合。……《訓纂》續《倉頡》而無複《倉頡》之字,且易《倉頡》中自複者🎴,故五千三百四十字一無重複也。”《蒼頡篇》加上揚雄的《訓纂篇》八十九章共計 5340字,自然證明它們都是四字句格式👩🏿🦰🚋。
蒼頡篇 4(字) X 15(句)= 60(字) X 55 (章)= 3300(字)
訓纂篇 4(字) X 15(句)= 60(字) X 34 (章)= 2040(字)
蒼頡訓纂 4(字) X 15(句)=60(字) X 89 (章)= 5340(字)
如果《蒼頡訓纂》是七字句🥸,那麽🎡,十五句一章,每章百五字(水泉子漢簡已標注章“百五字”),八十九章就該有9345字!許慎是見過《蒼頡》與《訓纂》的🙎🏿,想來他還不至於糊塗到這種地步吧🈚️!
至於杜林的《蒼頡訓纂》一篇,王先謙《補注》早指出🌲:“此蓋於揚雄所作外🏖,別有增益,故各自為書。”從體例而言🥱,也不會是把四言句“順續”為七言句📧,而另是一種書。《說文》中有不少引用杜林之說的,如《說文·黽部》😒:“鼂🌁,匽鼌也➖。讀若朝。揚雄說:‘匽鼂🏌🏽♂️,蟲名🥻。’杜林以爲朝旦👧🏻,非是。”在水泉子簡中🫎,既無揚雄說為“蟲名”的内容,也沒有杜林以爲“朝旦”的釋解,據此或可為我們判斷水泉子簡非杜林書提供可靠的證據🧔🏼♂️。
其三,七言本文字多俗詞俚語🧙🏻♂️。水泉子漢簡《蒼頡篇》將原本是四言的句子拓展為七言♻️,張文評價道👩🏽✈️:“由四言到七言👏🏼,是一次質的飛躍。通過比較我們發現,新出七言本《蒼頡篇》在內容的編排上還是以四言舊本為綱目的,原有的四言之文及其編排次序並未改變,而是承襲舊文🐔,順延三字🧛🏽♂️,從而變四言為七言,每章仍為十五句🧚🏽♀️。所增三字即是對前四字文意的一個順勢延伸,有簡單訓釋的意思🚶♂️,使前四字的意義更加完整或確有所指。”
我們很不贊成從四言到七言是“質的飛躍”的説法,不贊成那些溢美之詞。由於語言習慣的變化,漢語從單音詞到複音詞、多音詞的發展🧖🏿♂️,兩漢時出現了較多的七言韻文。我們在討論《蒼頡篇》的四言形式時曾說過🤹🏽♀️:“周秦之際🚜,四言韻文相當普遍🤡。這種語言形式之所以會被詩歌👨🦲、刻銘、經典等廣泛採用,主要因爲上古漢語中的詞彙絕大多數是單音詞👨🏼🎤,運用四言韻文具有内涵大、用字省、謹嚴莊重、易記易誦的優點。直到後來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在口語中發展起來,與之相應的七言和五言的韻文便逐漸取代了四言韻文🤢。《凡將篇》、《急就篇》正是這種歷史潮流的產物。”水泉子簡七言本《蒼頡篇》也是這樣一種產物🧜🏿♂️,是用口語對傳統教科書的“改造”。因此👶🏻,遣詞用句充斥俗言俚語,並非高明典雅之文;顯現草率匆促,不是深思熟慮之作⏩。我們可以舉許多相關的文句來,但這裡不再囉嗦了💾👩🏿⚕️,讀者自己可以去玩味體會。包括下節所引張文據以斷代的“萬石君”❤️🔥,雖然滿門權貴,身居高位,但是像他這樣的人,大學者、大文人❕,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或許不一定看得起👩🏼🦰,倒是身處下層的教書先生們會垂涎三尺,會將既貴且富的“萬石君”編入七言本,應該也是一種品格的反映吧!總之,我們認爲🥷🏿,七言本的作者不會是當時文壇大帥🖲,而是那些活躍在民間的“閭里書師”。
需要説明的是📷,我們這樣說🏋🏿♂️,只是揭示七言本與大學者編纂的四言本《蒼頡篇》的差異,說七言本《蒼頡篇》俗,並不是說它不好⛹️,恰恰相反,我們認爲👶🏿,水泉子七言本對於學習識字的孩童,能夠更加符合當時的口語習慣,讀來朗朗上口,更便於誦讀記憶,是了不起的“改革”舉措🪟。秦代時,官定的教科書《蒼頡》、《爰歷》🚤🤹🏽♀️、《博學》應當是具有權威的🤷♂️🆓、決不能隨意改動的🧑🏻🍼。到了漢代,《蒼頡篇》失去了官方教科書的“光環”👩🏿🦲,也必須“與時俱進”了🐆,首先是那些帶有頌揚秦朝色彩的文字,諸如“秦兼天下”之類就不能不改。基層的教書先生們大可各顯其能🟰,愛怎麽改就怎麽改,《漢志》無法確切地記錄這一群衆性的改易活動,只好用一句“閭里書師”來概括👆🏻,代表性的成果是合併《蒼頡》、《爰歷》🩶、《博學》➾👩🏽⚕️,“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這種改易活動並沒有人指揮和管束,儘可一直改下去。到西漢中晚期,“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我們懷疑🌕🙇🏽♂️,這時就有“閭里書師”受到這些七言本字書的影響,而對《蒼頡篇》進一步動手將四字句改編為七字句的。
四🚶🏻➡️、七言本《蒼頡篇》的時代
張文注意到七言本《蒼頡篇》中的“萬石君”,並將此作爲斷代的重要依據。他說:“萬石君為文⛓️💥、景時期之人👩🏽🚒,其子石慶等人又當漢武朝之重臣,石慶于太初二年卒于丞相任上,此時石氏一門官至二千石者多至十三人♦️,其門蔭可謂如日中天。這種德行既隆又得其位且長盛不衰的高門顯宦,其門風餘烈之廣佈郡國,樂為世人所稱道,文人士大夫贊其功德而筆之於書,大概都需要一個時空上的汰選和社會心理的共識過程,所以其事功之廣為流傳乃至於婦孺皆知🛩🪬,必在武帝之後🚿。於此可以推斷,七言本水泉子漢簡《蒼頡篇》,其編纂上限必在漢武之後👰🏿♀️🥺。”這個意見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七言本《蒼頡篇》編纂的下限呢🏮?張文沒有論及。
在水泉子簡《日書》中💪🏽,有一枚“本始二年”的紀年簡,其文曰🧑🏿🔧:
□□不得行者至 ·本始二年大軍出[渡(度)遼]將軍、捕(蒲)類將軍將出張掖酒泉
關於本始二年度遼將軍、蒲類將軍出張掖酒泉事,《漢書·宣帝紀》記,本始二年,“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及度遼將軍范明友、前將軍韓曾👗🛰,凡五將軍🏛,兵十五萬騎,校尉常惠持節護烏孫兵,咸擊匈奴”👩🦲。(頁 244)張存良、吳葒《水泉子漢簡初識》說:“……年代為本始二年(前72年),簡中有張掖⚅、酒泉等地名,應與這一年五將軍出擊匈奴有關。但這應該是追敍,而不是實錄,故墓葬年代不應以此來斷定。”這個意見無疑是正確的💆🏻♂️。不過🏂🏼🚹,我們認爲作爲《日書》的注記,似乎相距時間也不會很久遠。從墓葬出土器物及木簡文字書風書體看🏊🏿♀️,該墓( M 5 )的時代應晚不到東漢,可能還是西漢晚期墓葬🫠。 [12]由於未見到木簡文字有任何新莽簡的特徵,[13]我們懷疑這批簡的絕對年代可以定在王莽篡漢前的西漢諸帝時。聯係到前文我們推想改編四字句《蒼頡篇》的“閭里書師”受到元帝、成帝時編纂七言本字書的啓發,則我們所定該書的編成時代與該墓的時代基本上是一致的。假如這一判斷能夠成立,則進一步否定了七言本《蒼頡篇》為揚雄所作的意見。
後記:09年歲末我自杭到滬🍏,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邀請出席了一場小型座談會👨🏽🔧,劉釗主任、陳劍教授→🪨、施謝捷教授、汪少華教授⏱、郭永秉博士🦹🏽♀️、廣瀨薰雄博士、周波博士、劉嬌博士及與會的同學提出了許多很好的修正意見🈵。當時未及一一記錄發言,承程少軒同學整理討論記錄🕣,今據以參訂補充,謹此一併致以謝忱。
注
1參見《阜陽漢簡〈蒼頡篇〉》、《〈蒼頡篇〉的初步研究》,《文物》1983年2期↪️;《漢簡〈蒼頡篇〉新資料的研究》🍵,《簡帛研究》第 2輯🧆,1996年🐯;《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簡牘中的〈蒼頡篇〉殘片研究》🧙🏽♀️,《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研究篇》🏋🏽🙋🏼♀️,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3]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
[4] 《呂氏春秋校釋》,頁125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5] 中華書局🥐,頁1669😨。
[6] 《阜陽漢簡〈蒼頡篇〉》,注3,《文物》1983年2期🦾。
[7] 林素清《蒼頡篇研究》🧑🏽🌾,《漢學研究》📳,5卷1期🧑🏻🌾🧙🏿♂️,1987年👭🏻。
[8] 據筆者2009年11月6日參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筆記。
[9] 甘肅人民出版社🌩,頁87🤙,1991年。
[10]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頁90🧊🚶,中華書局1983年。
[11]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頁95,中華書局1983年。
[12] M5是木槨雙棺墓👨🏼🚀,惜《甘肅永昌水泉子漢墓發掘簡報》對該墓資料介紹甚少。但簡報指出🧑🏼✈️:“考慮到中原地區墓葬形制傳至河西需要一定的時間,推測水泉子木槨墓年代為西漢末至東漢早🎇👩🏽🎤、中期。”(《文物》2009年10期)
[13] 這一推斷還有待于對全部簡牘資料的核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1月2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1月21日
点击下载附件👨🏿🌾:0601讀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
本文曾以《讀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04,2010年1月17日)和《讀水泉子漢簡七言本<蒼頡篇>》(之二)(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08🙅🏽♂️🙅🏼♂️,2010年1月21日)為題發表於武漢大學簡帛網⚉。這裡發佈的是經作者修訂後的完整文本,請讀者引用時以此為準🪙👮🏼。
又如,C26“婁軫亢👩🏿🏫,弘競翦㞒,霸暨尃庚,華巒岑崩😎,盶嵬……”,應與暫29及暫27對應:“亢宿左張,弘竸前㞒不可量”🎒,……“崩山柀隮💃🏿,阮嵬阤阬水不行√阿尉馺。
-----------------------------------------------------
由後文敘述可知暫27是否是暫28之誤👧?
此外🤘🏻,暫28原釋文阮嵬阤阬水不行√阿尉馺,阮應為阢之誤,程少軒先生已有說。崔嵬本為連綿詞🩴,亦可作峞巍🕵️,見魯靈光殿賦。崔是清紐微部,而峞是疑紐微部,可知連綿詞的前字由齒音轉為喉牙音。可見崔嵬亦可以做阢嵬,亦可為連綿詞崔嵬的寫法添一新例證。
暫20 “責未塞,丹(?)勝誤亂有所惑”,北大簡作“月勝誤亂”。
在秦漢簡牘中,月與丹與井形近⬆️,參《馬王堆簡帛文字編》158頁月字、203頁丹字、204頁青、靜字🏪。或許北大簡的月應
釋為丹或井。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