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富达平台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楊錫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在 2009/12/2 16:06:27 发布

 

《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

(首發)

楊錫全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要: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考察,發現大多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由於面向的讀者是大眾,經常使用“是謂”句🚕、“謂”字句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是”字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間接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 “”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

 

關鍵字:“是謂”🧞‍♀️;“謂”;“是”;“是”;解釋、說明補充義👳;補證

 

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2009113日🧑🏽‍🏫。)粗略對比了出土簡帛文獻中 ”句與“是謂”句的使用情況,證明“”應釋讀為“是謂”的結論🍡。後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思路證明拙文的觀點🧑🏿‍🚒,現補證如下🧕🏿。

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性考察🫷🏿,發現“是謂”句📣、“謂”字句大多出現於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中🤨,原因在於這樣的實用性文獻由於面向大眾,經常需要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謂”🈷️、“謂”字正是作為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暫且稱作“術語”🧘🏿‍♀️,可以討論🥣。)被使用。研究發現🤏🏿,實際上“是”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 “”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

 

出土文獻 “是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要考察“是謂”作為表解釋、說明補充義的“術語”的使用情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其疑問形式出發,也即考察“何謂……🚃?”這一疑問形式的使用情況。此點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最具代表性。如:

1)可(何)謂“盜埱”?王室祠,貍(薶)其具,是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 28

2)“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 可(何)謂“非公室告”💀?·主擅殺、刑🧔🏿‍♂️、髡其子🖐🏿、臣妾,是謂“非公室告”,勿聽🧘🏽‍♂️。(《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4105

3)可(何)謂“家罪”🤶🏿?父子同居,殺傷父臣妾、畜產及盜之⛏,父已死,或告👆,勿聽,是胃(謂)“家罪”。(《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8

4)可(何)如為“犯令”🍄、“法(廢)令”❇️?律所謂者👨🏿‍🚒,令曰勿為🧑🏻‍🦰,而為之,是謂“犯令”;令曰為之,弗為👨‍🦼,是謂“法(廢)令”殹(也)。(《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42

5)可(何)謂“宮更人”?·宮隸有刑,是謂“宮更人”☆。(《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 188

6)“使者(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偽吏不來,弗坐🧑🏽‍🔬👵🏼。” 可(何)謂“邦徒”、“偽吏”? ·徒、吏與偕使而弗為私舍人👈🏻,是謂“邦徒”、“偽吏”。(《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80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為實用性文書🍪,有問有答,即是表解釋、說明補充。 “是謂”句51句🐅,都是對前面疑問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此用法的“是謂”句在其他出土文獻如《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五》)🤦‍♂️、《九店楚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等亦有很多👨🏿‍🍳,如:

7)天共𣥜(時)📒,地共材👨🏻‍🦰,民共力🎯,(明)王無思,是胃(謂)參(三)悳。卉木須𣥜(時)而句(後)(奮)👨‍👨‍👧‍👦,天亞(惡)女(如)忻, (平)旦毋哭👘,明毋訶(歌)😅,弦望 𠉦(宿),是胃(謂)川(順)天之 (常)🙌🏻⛹🏿。(《上博五·三德》簡 1

8)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胃(謂)天(常),天神之[□](《上博五·三德》簡2

9)戔(殘)丌新(親)🐈🦿,是胃(謂)(罪);君無宔(主)臣👩‍🎤,是胃(謂)畏危。(《上博五·三德》簡45

10(早)與臤(賢)人,是胃(謂)(詇)行🏓。臤(賢)人不才(在)昃(側),是胃(謂)迷惑👨🏿‍🚒。不與智𢘃(謀)🦘,是胃(謂)自惎(誋)。 (早)與智𢘃(謀)🤏🏽,是胃(謂)童(重)基(惎)🅰️。(《郭店楚簡·語叢四12-14

11)凡工日🛰🥇,不吉,是胃(謂)無 (《九店楚簡》簡18下)

12)【寅📑🫲、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是胃(謂)結日🏌🏿‍♀️,作)事🚓🧑‍🦰,不果。(《九店楚簡》簡 25

13)【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𓀈,是胃(謂)易(陽)日🧘🏻,百事訓(順)城(成)。(《九店楚簡》簡26

14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卯⚒、㫳(辰)🏌️‍♂️,是胃(謂)□日,𥝤(利)(以)(解)兇(凶),敘(除)不羊(祥)。(《九店楚簡28

15)正陽,是胃(謂)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慶,它事未小大盡吉。(《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34

16)介日🧜🏿,是胃(謂)其群不拜,以辭不合(答)。(《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41

17)……亥午丙申,在行不可歸👨🏻‍🦯‍➡️👨‍👨‍👧,在室不可行,是胃(謂)歸,死🦬;行🍩🐨,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142一、143一)

上舉文獻中的“是謂”句雖然不是結合疑問形式出現,但同樣是對概念、現象等的解釋、說明。在此類“是謂”句加疑問形式“何謂……?”同樣說得過去。

 

出土文獻 “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我們也能找到單用“謂”表 “解釋、補充說明”的例子。例如《敦煌懸泉月令詔條》🫙:

18)·毋夭蜚鳥。            ·謂夭蜚鳥不得使長大也,盡十二月常緊。(行13

19)·毋作大事,以防農事🧗🏼‍♂️。  ·謂興兵正伐✌🏼,以防農事者也🤦🏻,盡夏🧜🏼。(行25

20)·土事無作👰。            ·謂掘地深三尺以上者也😙,盡冬。(行 73

21)·慎毋發蓋。            ·謂毋發所蓋藏之物,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4

22)·毋發室屋✷⚗️。            ·謂毋發室屋🎇🛴,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5

《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共66條,“謂”字句占40條🔇🧑🏻‍💼,達61﹪。作為一種實用性(應用性)的文書◀️,需要對詔條中的概念加以解釋或補充說明💠,使表達的意思具體化🌤,這樣讀者(一般大眾)才能明白🏋️‍♀️。《詔條》每一條詔令皆用“謂”字句。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也有用“謂”字句者:

23)“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贖。” 可(何)謂“真”🧙🏼🤾‍♂️?臣邦父母產子及產它邦而是謂“真”。·可(何)謂“夏子”?·臣邦父、秦母謂殹(也)👷。(簡177⤴️、178

24)可(何)謂“匿戶”及“敖童弗傅”🙆?匿戶弗(徭)👩🏻‍🌾、使🏊🏼‍♀️,弗令出戶賦之謂殹(也)👷🏿‍♀️。(簡165

25)可(何)謂“四鄰”?“四鄰”即伍人謂殹(也)。(簡99

26)“盜及者(諸)它罪,同居所當坐🧑🏿‍🔧。”可(何)謂“同居”🫃🏿?·戶為“同居”,坐隸👐,隸不坐戶謂殹(也)。(簡22

27)“隸臣將城旦🫔,亡之,完為城旦,收其外妻😩、子。子小未可別,令從母為收。”· 可(何)謂“從母為收”?人固買(賣),子小不可別💬,弗買(賣)子母謂殹(也)𓀁。(簡116

另外《郭店楚簡·五行》亦為解釋、說明性文書,多用“ 謂”字句,共24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郭店楚簡·六德》有7個“謂”字句🤲🏻🧖🏽‍♂️。《馬王堆漢墓帛書(一)·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共有39“謂”字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

“謂”字句皆是對前面“何謂”的解釋👨🏻‍⚕️、補充🧧。後世訓詁學術語的“謂”😋,即來源於“謂”的解釋義用法👩🏿‍🎨。

上述“是謂”句🍇、“謂”字句,皆有解釋、補充說明義,是對《日書》🤽🏿‍♂️、法律文書🧙🏿‍♂️、詔條等實用性文獻中的一些概念👩‍🦰、術語🧛🏻‍♀️、現象等的解釋🧑‍🎤、補充說明🧑‍🦯‍➡️🎅🏼,這樣讀者才能明白。基於此,“是謂”句、“謂”字句就成為《日書》等文獻中一種表示解釋的術語被廣泛使用。

 

出土文獻 “是”、“是”表解釋、說明補充義

我們主要考察《睡虎地秦簡 ·日書甲種》兩組特殊句子🦹🏿。先看第一組”句,9句(其中例8為補出者)🫥:

28)鬼恒召人出宮,遽鬼,毋(無)所居🔭。(簡283

29)凡鬼恒執匴以入人室,曰“氣(餼)我食”雲,餓鬼。(簡622

30)人毋(無)故鬼攻之不已,刺鬼🔞。(簡271

31)人毋(無)故鬼昔(藉)其宮,丘鬼🧑‍🔧。(簡291

32)人毋(無)故而鬼取為膠,哀鬼。(簡341

33)一宅中毋(無)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棘鬼在焉🌰。(簡381

34)一宅之中毋(無)故室人皆疫 ,多瞢(夢)米(寐)死,鬼貍(埋)焉。(簡411

35人毋(無)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陏(墮)須(鬚)羸發黃目,是宲宲﹤是宲﹥人生為鬼🐜🧒🏼,以沙人一升𢯶其舂臼🙇🏿‍♂️,以黍肉食宲人👩‍✈️,則止矣🦣。(簡431441⚫️、451461

36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歸,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兇(凶)。(170背、180背)

對比另一組類似的“是”字句:

37)人毋(無)故而鬼惑之,,善戲人👩🏼‍🏫。(簡321

38)有眾蟲襲入人室,是野火偽為蟲。(簡353

39)鬼恒襄(攘)人之畜,是暴鬼🍝。(簡373

40)鬼嬰兒恒為人號曰“鼠(予)我食。”是哀乳之鬼👨🏻‍🍳。(簡293

41)人毋(無)故而鬼有鼠(予),是夭鬼。(簡323

42)一室人皆毋(無)氣以息,不能童(動)作,是狀神在其室。(簡362

43)一室人皆夙(縮)筋,是會蟲居其室西臂(壁)。(簡 392

44)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陰鬼樂從之。(簡472

45)人毋(無)故而鬼祠(伺)其宮,不可去🙇🏽。是祖口遊。(簡492

46)鬼恒羸(裸)入人宮,是幼殤死不葬。(簡502

47)人生子未能行而死,恒然,是不辜鬼處之🧑🏻‍🍳。(簡522

48)人毋(無)故室皆傷,是粲迓之鬼處之。(簡572

49)犬恒夜入人室,執丈夫,戲女子,不可得也,是神狗偽為鬼。(簡481

50)鳥獸能言,是夭(妖)也。(簡591

51)鬼恒夜鼓人門,以歌若哭,人見之,是兇鬼。(簡292

52)人若鳥獸及六畜恒行人宮,是上神相🧑🏻‍🎓。(簡312

53)鬼恒從男女,見它人而去,是神蟲偽為人。(簡342

關於這兩組句子,石峰先生認為第一組“”之“”和第二組單用的“是”皆為係詞,得出“至少在秦漢口語中,是’的係詞用法已趨普遍,並由此影響了否定係詞‘非’的語法功能 ,使‘非’成了一個否定副詞”的結論⭕️。 [1]我們認為石先生觀點值得商榷🧚🏽‍♀️。

先來看係詞“是”的情況。係詞“是”說明事物是什麼,或者說明事物之種類、性質🤸‍♀️、形態👨🏻‍🦽‍➡️。其語義功能主要有表示判斷、表示同一和類屬、表示強調◀️,概括起來就是🌡:係詞的語義功能是對前後成分之間所具有的語義關係的一種判斷👰🏼‍♀️,一種確認。然而上述兩組句子的”和“是”前後成分之間沒有判斷、確認的語義關係🤘🏼。第一組前八個句子✹,前半句說的是某種鬼出現時的情況、後果等,後半句用“”句解釋、說明是何種鬼所致,並補充相關情況,如例(28)(35)即補充此種鬼出現時應對的辦法。反之,如果將“”釋讀為“是是”, “”看作係詞,則句子無解釋、補充說明義🅰️。此類句型如果以疑問的形式當為:“何謂某種鬼?”我們不可能說👩🏼‍🏫:“何是某種鬼🗄🧏🏻‍♂️?”目前尚未發現這樣的疑問形式🫷🏿。(“何謂”疑問形式的用例很多,上文已敍述。)從此⏯🏡,也側面說明“”在諸多實用性文獻中當是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對文中一些概念🙍🏼‍♀️、現象加以解釋、補充說明。也即證明“”當釋讀為“是謂”🙆。

此點我們再提到《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中的幾個句子:(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僅從句子出現先後順序討論🩱,此處為表達作用分析😭。

54)是胃(謂)白灌,見五日而去,邦有亡者。(618

55)是胃(謂)赤灌,大將軍有死者。(619

56)是胃(謂)稈慧🌩,兵起,有年。(622

57)是帚慧🏋️‍♂️,有內兵🧟‍♀️,年大孰(熟)。(624

58)是竹慧,人主有死者。(626

59)是蒿慧,兵起,軍幾(饑)🤵🏼‍♂️。(628

60)是苫慧,天下兵起🧗🏿‍♀️;若在外🚣,歸✖️。(630

61)是苫茇慧🤟🏼,兵起,幾(饑)🆘👰🏽‍♀️。(633

梁冬青先生關於這幾個句子的觀點,我之前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一文注釋中給出了商榷意見。另外,馮春田先生(1992🧖:363)認為第二個“是”(即 “是”的“)表確實或實在性的強調🖕🏻: “這幾個例子是彗星圖下的解說文字♓️。彗星在我國古代被視為‘妖星’👨‍🦲,它的出現預示著凶事的將臨🥃👇🏻,古人很看重它⇾。所以彗星圖下用以解說的‘是是帚彗’、‘是是竹彗’等句子𓀗🧑🏼‍💻,其用‘是’字也說不定是為了強調⛹🏿‍♂️,以示警戒。” [2]其實馮先生也提到了“是”是用於“解說”的,也即對彗星圖的解說或說明🕴🏻。如果說“是為了強調,以示警戒”👨🏼‍🦲,那麼像“是胃(謂)稈慧,兵起,有年”這樣的句子同樣是 “兵起”,就無法解釋為何沒給予警戒。其實這裏的“是謂”、“是”僅僅是對於彗星圖的解說或補充說明🚣🏻‍♂️,使讀者能夠明白其義(彗星圖也應是實用性文獻)。

上述例(37)至(53)“是”的用法等同於“是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可能關乎係詞“是”的來源問題🤵🏽。)《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皆有這樣的用法🤸🏽‍♂️:[3]

62)子巳酉寅午戌卯未亥辰申醜凡𓀚,是土□月不可取土,其月壞垣👩🏻‍🦽‍➡️,缺垣💹,其□不死必亡。(《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135

63)說訟,若龍鳴,□□□雖合聚🙎‍♀️👊🏿,登於天,一夜十□,直此卦✍️,是利以合人。(《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300

64)所環耳以責,不得以訟🚈,不克🙋🏻‍♂️,直□目,是利於起事乙。(《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328

65)天部(棓)在東南,其來﹤本﹥類星🤟🏽,其來﹤末﹥銳,長可四尺🙍🏻‍♀️。是司雷,大動🪰,使□毋動,司反□□□□□□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4

66)槥(彗)星在東北🍪🫐,其本有星,末類慧(彗)💻。是司失正逆時。土□□者駕(加)之央(殃),其咎大□□□□□□□□□□□□□□□□。

天銺(槍)在西北👩🏼‍🌾,長可數丈,左右銳🌍🙍🏽。是司殺,不周者駕(加)之央(殃)𓀅🦻🏻,其咎亡主。(《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4

67)天岑(欃)在西南,其本類星,末庸銳,長數丈🤟🏿。是司□ □□□□□□□□□□□□□□□□□□□□□□□□□□□□□□□□□□□□□其出而易立(位),□□□□駕(加)之央(殃),其咎失立(位)。(《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行15👐🏼、16

68)是司月行、槥(彗)星、天夭、甲兵、水旱、死喪👂🏽、□□ □□道以治□□□矦(侯)王正卿之吉凶,將出發□□□🤴🏻。(《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金星》)

 

“是謂”🏥、“”(即“是謂”,此為表達需要👰🏼。)、“是”⏰、“謂”等 隨著使用的廣泛化,甚至可以直接省略不用。如:6970對比71🕋☀️、7273

69)東門,是邦君子門👏🏼,賤人(《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18

70)東門☢️,是胃(謂)邦君門,賤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93

71)南門,將軍門,賤人弗敢居。(《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6

72)屈門,其主必昌富🈁👳‍♀️,婦人必宜疾,是鬼夾之。(《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8

73)屈門🥹,其主昌富,女子為巫,四歲更。(《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20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也有直接不用(即不使用 “”🥖、“是謂”、“謂”字或 “是”字)🥷。如🐫:

74)可(何)謂“宮均人”🧑‍🎤🔹?·宮中主循者殹(也)。(簡187

75)可(何)謂“宮狡士”、“外狡士”💂? ·皆主王犬者殹(也)。(簡189

76)可(何)謂“甸人”?“甸人”守孝公、(獻)公塚者殹(也)⛑。(簡190

77)可(何)謂“集人”?古主取薪者殹(也)。(簡193

78)可(何)謂“耐蔔隸”、“耐史隸”?卜、史當耐者皆耐以為卜、史隸。(簡194

省略“是謂”、“”⬇️、“是”或“謂”🥮,句子意思都沒變。反之👨🏻‍🦯,如果將“”釋讀為“是是”🧚🏼‍♂️,並將其作為係詞或副詞👌🏻🖐🏻,或將句(37)至(53)的“是”也看作係詞,那麼省略“”或“是”字後句子意思發生變化,至少語氣是不一樣的🗣。說明“”👎🏻、“是謂”、“是”或“ 謂”用法等同,且“”即為“是謂”👬🏻, “”即為上文“謂”之重文。

 

綜上,出土簡帛文獻實用類文獻中🥻,“是謂”🔒、“是”和“謂” 經常表示解釋、補充說明義使用🎅🏻,傳世文獻亦有這樣的用法。而”的使用情況同“是謂”🧔🏼‍♂️、 “是”和“謂”🤥, “是”即為“是謂”。我們不能因為《日書》文獻的特殊性質從而將“是”看作一種特殊用法,恰恰相反🧑‍🦯,《日書》正是一種實用性的文獻,因此“是”的使用也不應是特殊的🧤。另外,如果將 “是”釋讀為“是是”,且作為《日書》中一種常見的用法,那麼在相關的一些文獻中也應當找到“是是”的用例,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如此可以推論:書手在抄寫某種文獻時前文出現“是謂”表解釋、補充說明用,後面的部分為了節省時間就把“是謂”之“謂”用重文符代替,作“ ”句。這也證明出土簡帛文獻中的“是 ”即為“是謂”📔,當是對“謂”的重文。

 

 

本文材料來源:

1🂠、《天水放馬灘秦簡》👷🏻‍♀️,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出版, 20098月。

2、《睡虎地秦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文物出版社📸, 19909月第一版,200112月第二次印刷。

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馬承源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九店楚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中華書局🩸🙇🏿,2005月。

5👷🏿、《敦煌懸泉月令詔條》🫱🏽,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20018月。

6、《馬王堆漢墓帛書(一)》🦬,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文物出版社♟👩🏻‍⚖️,19803月🙊。

7👨‍🌾、《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劉樂賢著,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45月。

8、《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編🧑🏿‍🏫,文物出版社,20066月😴。

9、《郭店楚墓竹簡》,荊門市博物館整理,文物出版社, 1998

 

 

參考文獻:

郭錫良 1990 《關於係詞“是”產生時代和來源論爭的幾點認識》,《漢語史論集》,商務印書館,1997版。

裘錫圭 1979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第6期。

唐鈺明 1991 《上古判斷句的變換考察》,《中國語文》第5期。

——   1992 《中古“是”字判斷句述要》⚧👨‍✈️,《中國語文》第 5期。

梁冬青 2002 《出土文獻是是句新解》,《中國語文》第2期🫂。

——   2007 《出土文獻是是句的再討論》👆🏻,《古漢語研究》年第1期🐪。

魏宜誼 2008 《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東南文化》第4期💙💇🏿‍♂️。

  2000 《〈睡虎地秦墓竹簡〉的係詞“是”》,《古漢語研究》第3期。

李若暉 2004 《先秦文字中的“”符作用淺析》🛶🤲🏼,《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第 4輯👩🏿‍🍼。

馮春田1992 《從王充〈論衡〉看有關係詞“是”的問題》,程湘清《兩漢漢語研究》第341頁🕵️‍♀️,山東教育出版社。



[1]石峰先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是”》,《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2] 冯春田《从王充〈论衡〉看有关系词“是”的问题》,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第341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月。

[3]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据刘乐贤先生《马王堆天文书考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5月第一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21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22

点击下载附件✬:

0570《出土文獻“是〓 ”句淺析》補證一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yihai 在 2009/12/2 17:26:47 评价道:第1楼

    文中所引:
    (15)正陽👈🏼,是胃(謂)番昌🏋🏼‍♂️,小事果成𓀎,大事有慶,它事未小大盡吉🙋‍♀️♙。(《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34)

    也見於睡簡《日書》甲種《稷〈稯(叢)〉辰》,作“正陽,是胃(謂)滋昌🤞🏿,小事果成☠️,大事又(有)慶🦸🏻‍♀️,它毋(無)小大盡吉”;而王家臺秦簡《稷〈稯(叢)〉辰》作“正陽,是〓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慶🚵🏼,它事毋(無)小大盡吉”(見《新出簡帛研究》第43頁)👩🏽‍🚒,這也正是作者在前《出土文獻“是〓”句淺析》一文所論“異種文獻中‘是〓’句與‘是謂’句”交替之佳例。

  • yihai 在 2009/12/2 17:38:24 评价道:第2楼

    再者,叢辰八名從“秀”至“結”,“正陽”位於第二位、“秀”之後,正好不是打頭的。我們大膽猜測,王家臺秦簡“秀(或“秀日”)”條應是作“秀(或“秀日”),是胃(謂)重光……”,然後從“正陽”開始可以承上省作“是〓”🍔。是否如此🧑🏻‍⚖️,咱們拭目以待吧🚶‍♀️。

  • 杨锡全 在 2009/12/2 19:50:32 评价道🏓:第3楼

    謝謝,補充非常好,遺憾的是王家臺秦簡我之前沒看到📫,明天就去找找看。謝謝。

  • 杨锡全 在 2009/12/2 19:54:26 评价道:第4楼

    謝謝補充🥖,之前沒看到王家臺秦簡,我會趕緊找來看下👩🏽‍🦲。謝謝🖖🏽。

  • 杨锡全 在 2009/12/4 19:40:58 评价道:第5楼

    王家台秦简也有很多的“是谓”句:(有些字符因为造字没显示出来)

    92)邦有雨降自天雪💠,是胃帝舍💁🩴,少吝 764

    93)凡邦有大畜生小畜,是胃大昌。邦则乐王🈲,□大 776

    96)邦有野兽与邑畜战于邦朝,是胃□□,必有它国来 785

    97 降自天🔈,集于地🫄,若蒦邦门如□干🙅🧬,是胃赤□,虚邦则仁邦则虚✧,国戍 797

    99 马,是胃天庆黍稷之羕,君子则安🤦🏿‍♂️,少人则□(774

    100 人是胃弗方🥺,有它人将伐其王 812

    89)十五日曰载🙋🏿,是谓望🕍。

    87)一日是胃奋光🌩,祭有斗败者⏫,亡人曰:归也, 人(93)行🌦,不行🛄。以战🙎🏻‍♀️,有和有得。占五矢得🖖,疾人凶梦有言 104

    88)十日曰 ,是胃逋🧏🏼‍♀️📢。

    62 而更田邋得获(符号扫描)仓门是不五岁弗 290

    63 北乡廥(符号扫描)东门是胃邦君之门 291

    据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08月🦩,北京)2649页🕛,文物出版社,200412月。

  • 海天 在 2009/12/6 15:40:51 评价道😬:第6楼

    晏昌貴先生指出🤶🏽:

    《孔家坡日書》352參簡文“此天牢”之“此”指上圖🥛,是講上幅圖所表示者為“天牢”。類似的表述在《日書》中多見🌂,如睡簡《日書》甲47正貳-69正貳繪有一圖,圖下文字說“此所謂艮山”,“此”是指“艮山”圖。孔簡《日書》139-149有類似的圖和文字,文稱“是謂根山”🙅🏻👲🏼,其中“是”義為“此”,指“根山”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簡牘34號“此禹之根山”,“此”亦指根山圖🦇,可惜圖已遺失不見。周家臺秦簡《日書》131參寫繪一組圖符,其下文字“此所謂戎磨<>日也”,“此”亦指圖符而言。從這些例子看,“此天牢”可能省略了“所謂”、“謂”或類似文字💹🫐,簡文是說所繪之圖即為“天牢”。(《簡帛》第四輯🖖,294頁)👩🏻‍🦯𓀍。

      

    案🙂‍↔️:對於所繪線圖的解釋💖🧽、說明所用術語有“是謂根山”🤯、“此所謂艮山”、 “此天牢”,若依晏昌貴先生所說“是”義為“此”🏰,則“此天牢”省略了“謂”,則“此”後應加“”號👩‍🦳。但是類似“此天牢”的文例不只一見,卻未見加“”號🫄🏽,則“是”與“此”在《孔家坡日書簡文中不能直接替代🤛🏽,寫作“此”意思明白可曉,其後不用“謂”,自然也不用加“”號✊,與“是”意義上大概還是有所不同🧑🏽‍🏭🚶‍♂️。

  • 杨锡全 在 2009/12/6 16:29:59 评价道✯:第7楼

        海天先生提到的这个问题正是我正在写的一个小文章。其实,“是谓”中的“是”非传统认为的指示代词,亦不能直接跟“此”等同,而当是表解释、补充说明义的动词。关于“是”的这一用法,文章当中不难看出。“是”🎖、“谓”连文,为并列复合词。认为类似“此天牢”的用法中“此”后省略了“谓”、“所谓”或类似文字✧,我觉得这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根据这样的思路🦶🏼🙂‍↕️,大胆推测👩🏼‍🏭,其实系词“是”可能就是来源于“是”的这个用法🔼🤸🏽‍♂️。思路如下🤼‍♂️:

    “是谓”“谓”“是”三个词先是作为解释、说明的术语用。到了东汉,大量训诂学著作的出现,“谓”和“是谓”的“谓”发展成为专门的训诂学术语,而“是”和“是谓”的“是”发展成为后来的系词。时间同是东汉👸🏼。如下:

    “是谓”的“是”🐕‍🦺、“是”       是(系词,东汉)

    “谓”、“是谓”的“谓”          谓、谓之、之谓(训诂术语,东汉)

    当然💃🏿,现目前这只是推测🙉📛,有待进一步考察👩🏻‍🦳。谢谢海天先生。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96779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